内蒙古草原上的文明新风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6 16:51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在内蒙古苏尼特草原,牧民们都说这几年的生活大变样,不仅脱了贫,日子越来越红火,而且随着移风易俗活动在牧区的开展,家家户户的生活也越来越“讲究”。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赛罕乌力吉苏木额很乌苏嘎查的集体活动室自从2018年建好后,逐渐成为当地牧民办宴席的首选场所。额很乌苏嘎查党支部书记毕力格吉日嘎拉说:“这几年我们一直号召牧民将一般宴席从城里酒店改到嘎查活动室来办,活动室虽然比不上酒店气派,但省时省事又省钱,大家越来越接受这种方式。”

  牧民布仁朝格图不久前刚在嘎查活动室给儿子办了蒙古族传统的剃头宴。“在活动室办宴席,我们只用交点电费,其他设备都免费使用。我们自己准备牛羊肉和蔬菜,借用嘎查的厨房做饭,每桌饭菜比在大酒店节省800多元。”布仁朝格图说:“不仅自己省事,来参加宴席的亲戚们也省事了。要是去城里酒店,开车往返得一天,油费上百元,嘎查活动室离家近,中午吃了饭不耽误下午回去干活。”

  “以前办宴席讲排场、讲面子,都是‘瞎讲究’。怎么能吃得健康又少花钱,才是真讲究。”毕力格吉日嘎拉说。

  在额很乌苏嘎查,牧民们“讲究”起来的事还真不少。春天牧草返青前,牧民斯日古楞巴特尔要给家里的190多只羊和20多头牛购买上万元饲草料,往年他都会从农信社贷款,今年他精打细算了好久,决定不贷款了。

  “合理安排好存款,也不是没钱买草料。”斯日古楞巴特尔说,以前没有理财观念,经常贷款买这买那,最多时贷了8万多元,有时还要借高利贷还贷款。嘎查多次召开牧民大会宣传合理贷款、培养牧民理财意识,越来越多牧民改变了盲目贷款的习惯。斯日古楞巴特尔去年还完了所有的贷款。他说:“今年没啥特殊情况,不准备贷款了。只要雨水好,牛羊不遭病,就没有大事需要贷款。”

  毕力格吉日嘎拉说,以前牧民缺乏理财意识,存在盲目贷款,甚至攀比贷款的现象。2017年,嘎查有130多户牧民贷款,总额超过1300万元。庞大的贷款给牧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负担,也为他们脱贫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近年来,额很乌苏嘎查两委通过宣传理财知识、引导有偿还能力的牧民尽快偿还贷款等方式,减少贷款为牧民带来的负担。截至目前,全嘎查有40多户牧民还清了贷款,贷款总额降到930多万元。

  额很乌苏嘎查通过养殖扶贫畜,于2018年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如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不仅贫困户的收入稳步提升,嘎查集体经济也初具规模。集体经济有了收入后,嘎查两委思考着如何丰富牧民的文化生活,从2019年开始组织系列孝老爱亲活动。

  回忆起去年的活动,72岁的蒙古族老阿妈巴德玛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嘎查的老人们十几年没在一起聚过了,看到60多个老伙伴,很开心。”活动当天举行了老年人蒙古象棋比赛,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带来了文艺演出,旗蒙医医院为老人们进行了免费体检。

  “今年等疫情过去了,将继续办孝老爱亲活动,以后也要年年搞下去。”毕力格吉日嘎拉说,之前牧民想的是怎么填饱肚子,现在生活好了,更讲究怎么丰富精神生活。(记者任军川、魏婧宇)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