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完善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6 22:2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在这段时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网络授课便成了众多学校进行常规教学的首选,但是,在这种应急的方式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在网上就有一位妈妈不断诉苦,由于自己11岁的孩子沉迷于手游,不到一个月竟然花费了一万多元。

  这种未成年人因沉迷网上游戏,而花费巨资的案列,其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为何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还要演化为很多家庭矛盾的导火索呢?事实上,这就不得不提到网络素养教育的问题。在现阶段,能够实现未成年人个性发展,以及满足社会化需要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亟待完善。

  在很多未成年人第一次接触网络的时候,一般并没有将探求网络技术的硬件知识,以及熟悉网络软件的实用功能作为首先要素,而是带着一种猎奇和娱乐的心态来面对,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我们的父母习惯性地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宁可采用“堵”,而不是选择“疏”,没有将其视为一种正常的技术产物来对待。这就从意识上使他们带有一种“逆反”的意识,进而带来过度沉迷和网络暴力等隐患。同时,在企业价值观的引导方面,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是有助于未成年人去拓展技能,为未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信息资料的便捷性和互动的及时有效也是最纯粹的功能体现,但恰恰相反,大范围的网络游戏广告,并没有体现出明确的社会担当,反而诱使未成年人欲罢不能。因此,相关的网络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应该鼓励他们以技术手段来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

  总之,增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健康向上、科学理性的网络运营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要为网络时代的未来奠定基础。我们相信,只要在相关部门的正确引导之下,在全社会的关注之下,通过建立家校企合理有效的联动机制,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势必出现极大的改观。(王美花)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