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围绕“场所布局合理、基本设施配套、管理措施完善、整体功能优化”的目标,突出党建引领、坚持服务导向、整合资源下沉,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阵地保障水平。
立足实际,乌海市印发了《全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功能定位、区域布局、工作要求,建立完善的“1+3+20+N”四级党群服务中心总体布局。“1”即1个市级、“3”即3个区级、“20”即20个镇街道级、“N”即村社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及指向产业园区等其他领域的区域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零距离”“嵌入式”“接地气”的基层一线党建工作阵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力争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共119个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到2021年底实现向产业园区、城市商圈楼宇、大型国有企业以及较大“两新”组织的全面覆盖和延伸辐射,形成网状化的全市党群服务中心(站点)体系;2022年,通过优化完善服务功能,巩固提升建设质量,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为突出规范性,着力做实“高质高效”,乌海市科学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明确建设主体,优化选址布局,做好与现有党建活动阵地的科学衔接统一,与各类政务服务场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综合执法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会职工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等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管理服务平台能融尽融。围绕“面积标准化、区域标准化、标识标准化、窗口标准化”,我市明确了党群服务中心的具体建设标准,严格党群服务中心管理规范;同时,规范机构设置、明确管理主体、完善管理制度,探索推行AB岗、首问负责、错时上下班等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登记受理、服务接待、活动开展等提出明确要求。
为民服务是党群服务中心突出实效性、促进作用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抓实便民服务,乌海市最大限度把服务窗口下移到镇街道、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就近办、一次办,并整合各类服务热线,优化受理、派单、评价、反馈等机制。与此同时,抓实创业服务,向区域内党员群众提供融资服务、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跟踪扶持等服务;抓实社会组织服务,把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进行再组织、再整合,结合实际设置社会组织服务站,引导志愿者、群团组织提供便民服务,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乌海市还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市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协调发改、政法、公安、工信等相关部门,整合现有设在镇和街道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数字城管等各系统信息资源,建设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打造智慧党群服务中心。 (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