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驻村扶贫,他把家安在村里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8 16:16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驻村第一书记张会云(中)在田间地头询问蒜苗长势

  妻子宋雅娟放弃工作,全力以赴支持丈夫扶贫工作。

  ◎记者青萍摄影常静

  2018年,原包头市国税局党办主任张会云(包头市国税局与包头市地税局合并为包头市税务局后,张会云被任命为包头市税务局人事教育科副科长)主动要求,来到固阳县下湿壕镇后脑包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来到后脑包村后,张会云在这里租了一间小院,将村子当成了自己的家。

  一年后,张会云的爱人也跟他来到这里,两人一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的生活。

  在张会云和其他驻村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后脑包村的贫困人口已经实现清零。

  销售·帮扶

  4月21日,暮春时节,天气突然变冷,下湿壕镇后脑包村空旷的田野里北风劲吹。村民张润全骑着摩托车和爱人来到刚刚种下的4亩多紫皮蒜地里,观察蒜苗长势,松松土。“浇过水没有?”一旁的驻村第一书记张会云关心地询问。“刚浇过一遍水。”张润全答。两人蹲在地头,热络地谈着农事。

  “后脑包村是固阳唯一的特色紫皮蒜种植项目基地。2017年种了30多亩,销路非常好,第二年,增加种植到91.4亩,没想到出现了滞销,最后我帮着都销售出去了。2019年,村里种植了50来亩,我们继续帮着村民销售,当年紫皮蒜总共卖了10万元,我们税务系统就买了将近8万元的蒜。”张会云回忆。

  张润全家去年种植了1亩多紫皮蒜,因为有张会云帮助销售,今年他家扩大种植面积,种植了4亩多。“去年家里卖紫皮蒜,增收了1000多元。因为张书记帮我们卖,我们更有信心了,今年就多种了些。”憨厚的张润全是因为缺乏技术等多种原因致贫,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多种帮扶下,已经脱贫。现在,他家猪圈里养着6头滚圆的大黑猪,还有鸡和羊,由于享受了国家对贫困户的养殖补贴,他家的养殖成效更显著。

  去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王纪全和孔玉英家,张会云熟门熟路,熟稔地打开门闩。铁门刚开,一阵犬吠声响起,走进院落,几只养得胖乎乎的鸡在鸡舍里溜达,间或传来几声猪的哼哼声。主人走出来,见是张会云,高兴地迎进屋里。“身体挺好吧?地种得怎么样了?”张会云坐在炕沿上,和王纪全、孔玉英老两口唠起了家常。

  家里窗明几净。王纪全今年72周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耳朵有些背,张会云挂记着,专门去县里给他免费领了一个助听器,69岁的孔玉英有糖尿病,眼睛不太好。“张书记还送给我一个老花镜。我们一有啥事,就给张书记打电话。他开车带着我去过县医保中心,经常为我的事儿跑前跑后。”说起张会云对自己的帮扶,孔玉英打开了话匣子。2019年,老两口除了享受国家的医疗保障、养老金等,还获得资产收益4000元,从今年开始,他们将转而领取光伏收益补贴。

  路过一片黄芪地,贫困户武巧林母子正在起黄芪苗,张会云停下车,走到地里一边询问他们种植黄芪的情况,一边拿起耙子耙起了地,尘土飞扬间,一根根小黄芪苗被翻了出来,这些小黄芪苗将会在松整土壤后被插进田地,农民又将种下新一年的丰收祈盼。

  护坝·建设

  没事时,张会云会在村里到处走走,后脑包村里的护村坝和护井坝是他常去的地方。

  护村坝全长560米,是在张会云的协调下,通过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投入100万元,于2018年8月建成的。“这两段护村坝挡住了两个洪水缺口,一旦再发生2018年那样的大洪水,村子不会再被水淹。”张会云是2018年5月28日来到后脑包村开始驻村扶贫工作的,当年夏天村子遭遇了特大洪水,那时护村坝的混凝土地基已经打好,可是全部被冲毁了,村里的几百亩土地被淹。洪水过后,护村坝重新开工,全长560米、高2米多的混凝土护村坝很快就建成了,护村坝的建成不仅保护了耕地,也为村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受到了村民们的赞许。

  站在后脑包村20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一口巨大的灌井前,井水波澜不惊。可实际上,2018年7月的大洪水差点威胁到这口灌井的安全。“这口井直接关系到村民的耕种,2019年,我们筹措帮扶资金278800元,建起了一道150米长的护井坝,保护灌井不被洪水冲毁,进而保证了村里的耕地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张会云介绍。

  走在后脑包村入口处,水泥村道两旁铺着一块块带孔砖,仿佛城里的人行便道。“过去,村道两侧杂草丛生,脏乱差,2018年,我建议修整一下村道两侧的环境卫生,协调资金投入了4万元,整体进行了硬化,而且把村道两侧各拓宽了1米,别看这两侧看上去是土路,但底下都铺着石子。”张会云想把后脑包村这个“家”收拾得漂亮一些。他筹措资金为后脑包行政村小分子自然村新建了两个公厕,维修了五号村因洪灾损坏的两个公厕,还取得包头市税务局支持,投入资金5000多元为村委会配备了3台电脑,畅通了外网系统。

  张会云除了承担驻村第一书记的职责,也是几名贫困户的帮扶责任人,他曾给一户缺乏流动资金的贫困户购买了15只鹅;给1户老年贫困户修好了长时间损坏的防盗门;为1户在外务工贫困户子女申请了教育资助基金;为3户缺少衣服的贫困户送去了过冬棉衣……细小的帮扶,村民们都记在心里,2018年夏天,村民代表将一面写有“驻村扶贫好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锦旗送到了张会云手中。

  跟随·不悔

  转眼,张会云来到后脑包村扶贫已经满两年了。两年间,张会云其实克服了很多困难。

  “驻”村,当然要“住”村。张会云决定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单位为了给他创造好一点的生活环境,给他在村里租了一间房子,张会云就居住在这里。白天他忙于走村串户,夜晚,他就在“家里”学习扶贫政策。“我是第一书记,要给工作队其他驻村扶贫干部安排工作,自己首先得把政策吃透。”眼前的5大本笔记是另一种记录,记录着张会云无数个挑灯充电的夜晚。

  “我这里没有电视,偶尔闲下来,我会在院子里抬头看看星星,这里的夜空特别通透。”张会云说。

  张会云过去是一个生活规律的人,但扶贫干部的工作没有固定时间,加班加点是常事,回到家,由于劳累,加上已经错过了饭点,他常常凑合吃桶方便面或用面包充饥,不到两年时间,张会云瘦了整整15斤,从事医务工作的妻子宋雅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2018年入冬,退休后又找了一份工作的她放弃了每月4000元的工资,抱着家里的黑猫跟随丈夫一起来到后脑包村,开始了夫妻二人共同扶贫的生活。

  后脑包村在固阳县最东面,与武川县接壤,这里冬季漫长,生火炉对于宋雅娟就是个考验。“一刮北风烟囱就倒烟。”宋雅娟虽然不适应这里的生活,但仍把每天的日子过得非常充实——白天,她收拾完家就开始上网课,时间差不多了,就开始做饭,待丈夫回来,一桌热腾腾的饭菜已端上桌。每隔一星期,他俩会回城一趟,看望想念了一周的儿子。

  四月初,张会云查出患有糖尿病,这病跟劳累和生活作息不规律不无关系,但已经55岁的张会云不后悔自己当初主动要求去驻村扶贫的选择,宋雅娟也不后悔跟随丈夫来到农村生活的选择。

  2018年7月初,因为表现出色,张会云被评选为自治区税务系统先进党务工作者,当年9月,被评选为固阳县抗洪救灾重建先进个人,2019年“五一”前夕,张会云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在张会云的心里,成绩和荣誉已是过去,最让他高兴的是,2019年10月,后脑包村贫困户已经全部如期脱贫,村子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收入都上了一个新台阶……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