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包头市石拐区:当闲置大棚遇上“金羊肚”扶贫经济擦出新火花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8 16:16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工作人员在采摘羊肚菌。

  进入4月以来,随着天气转暖,万物复苏,石拐区五当召镇缸房地村的12栋大棚里,一朵朵羊肚菌经过一冬孕育开始升柄展伞。

  “羊肚菌是有机高端菌类,素有‘贡菌’‘菌中之王’的美誉。别看它小,可娇贵呢!”看着破土而出的羊肚菌,五当召镇副镇长张大伟满怀希望地说,“目前全包头只有我们这里人工种植成功了。”

  一年前,记者来这里采访,看到的还是一大片闲置撂荒的大棚。原来用于安置山区牧民的大棚房,由于没有很好地利用,显得有些荒凉。一年后,羊肚菌在这里栽培成功,再见时便是生机勃勃的春景。

  小小的一朵菌菇,每斤干货市场价能卖到1000元左右,达到出口标准的每斤在1200元到1500元左右,亩产值可达到3万元。这片羊肚菌示范基地,作为缸房地村与包头市民旺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的集体项目,可谓是“钱景”光明。

  张大伟告诉记者,民旺农业在内蒙古其他地区已经有成功种植的经验。公司发展意愿与政府扶贫工作一拍即合,技术加上现成的大棚,让缸房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擦出了新火花。“种植企业与缸房地村集体按照7∶3比例进行分红,签订了20年的合作协议。”

  2019年,缸房地村开始对村内37栋闲置温室大棚进行维修改造。首期改造完成的12栋8亩,去年11月份种上了羊肚菌,今年4月达到集中收获期,长势良好。收获后预计有20万元以上的产值,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预计今年6月份左右,二期的25个大棚也将维修改造完毕。37个温室大棚18亩的种植规模,这笔脱贫增收账,村干部和村民们掰着指头算一算,心里便能乐开花。

  “羊肚菌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收获后,还能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蔬菜的种植。”张大伟说。原来破败的大棚,如今被充分盘活,成了缸房地村一年四季都不闲着的生宝盆。11月到4月种羊肚菌,6月到11月种植反季蔬菜。“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困难群众就业增收。”

  这一棚棚的“金羊肚”,不仅给缸房地村开辟了一条高品质扶贫的新“钱景”,更开拓了“党支部+公司+农户的扶贫产业和村集体经济”的脱贫发展新思路。有了强劲的发展能力,有了稳固的集体收入,村民脱贫、致富便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记者郭燕)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