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羊也养起来了,我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生活也过起来了,就等着再挣点儿钱给儿子娶媳妇。”
近日,记者走进白庙子镇什不更村村民连文家中,他和老伴儿正忙着给自家的30多只羊喂食草料。据连文介绍,2017年他在地里干活时不慎伤到了腰椎,为了治好病前后花了几万块钱,这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年底,村里将他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看病、买药能报销,他和老伴儿还获得了公益性岗位,一家的光景才有了转机。去年,他的身体逐渐好转,心想着不能一直靠政策帮扶,今年准备养些羊,发展庭院养殖。
现在,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买回来的羊产下的小羊羔也到了快能出栏的时候,连文和老伴儿每天听着圈里的羊咩咩地叫,别提有多高兴了。“等这些小羊羔出栏了能卖不少钱,再加上公益性岗位的工资和合作社每年的分红,我们的收入越来越多,我觉得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连文所说的合作社就是什不更村的万顺养殖合作社。
据什不更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虎晓介绍,什不更村已经有较为成型的养殖企业,如何利用好原有优势,加快推进肉羊养殖的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通过发展养殖脱贫致富成为了驻村干部们的头等大事。
为此,张虎晓积极争取了项目资金50万元,为合作社扩建羊舍、建设冷库、饲料青储库,将原有的500只养殖规模扩大到了5000只,提升养殖质量,带动形成全村乃至周边村镇养殖肉羊的产业效应。
为了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难题,合作社优先吸纳本村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养殖场就业。此外,什不更村还形成了“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注入合作社的资金收取7%的利息,同时给予每户贫困户每年1167元分红收益。目前共覆盖了本村及周边村的贫困户30户64人,保障了贫困户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受益。除了转移性收入,合作社还将贫困户的玉米秸秆收购、再利用,多渠道帮助贫困户增收。
贫困户高利平就是万顺养殖合作社壮大后的受益者之一。高利平告诉记者,养殖场用工忙的时候自己在那里打工,每月能挣些工资,不忙的时候,自己在家里养自己的羊,还能得到合作社的分红,再加上种的几亩玉米地,现在收入越来越多,日子也越来越好。
据了解,在万顺养殖合作社的带动下,现在村内已发展养羊户15家,通过带动贫困户参与肉羊养殖,激发贫困户的脱贫斗志,从“输血”式扶贫发展到“造血”式脱贫,并通过在全村范围形成统购、统销产业链,共同打造什不更村肉羊养殖品牌,让肉羊养殖成为什不更村的支柱性扶贫产业,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机制,带领什不更村及周边地区村民走上稳定、持续的脱贫致富新路子。(融媒体记者:云宇璐赵孟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