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羊产业里的“扶贫经”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8 16:16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看着眼前的20多只羊,张飞喜上眉梢。

  近日,固阳县金山镇协和义村村民张飞家中,几名驻村扶贫干部聊着扶贫话题,暖融融的屋里笑语不断。

  帮扶发展长效养殖业

  61岁的张飞告诉记者,他是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庄稼地遭了旱灾。

  2014年年底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后,从2015年开始,张飞就迎来了各种帮扶。

  家里先是建了新砖瓦房,“盖现在住的房子国家给补贴了25000块钱,我把工程包出去,也花了25000块钱,等于我一分钱都没有花就住上了这间新房子。”张飞说。

  接下来,张飞通过土地退耕还林每年拿到了固定数额的补助。2017年,扶贫干部帮他建起了鸡舍,不花钱抓来了一批小鸡。2018年,他和老伴儿又获得了去县里环卫部门打扫卫生的工作,每人每月收入1800元。干了10个月后,张飞觉得租房住攒不下钱,想回协和义村生活。

  “2019年5月18日,听说村里有了扶贫政策,许多人家都在搞养殖,我也想回到村里。当时高海龙说:‘如果那儿不行,你就回来养羊吧。’”张飞口中的高海龙是他的帮扶责任人,原本在固阳县农牧业局工作,现在是协和义村的驻村扶贫干部。高海龙从事农牧专业,懂行,让张飞买了10只杜寒羊,每只大羊1500元,国家给补贴800元,个人出700元。“2020年元月,这些羊就下了24只羔子,现在小羔子值钱,一只能卖800块钱,我卖了13只,现在家里还有21只羊,都是母羊。卖羊一共挣了11000块。”张飞告诉记者,在驻村扶贫干部的各种帮扶下,2016年他成功脱了贫,但仍享受国家的帮扶政策。

  脱贫后过上幸福生活

  实际上,2017年张飞养过鸡,“养鸡是一年性的,当年养,当年就杀了,属于短效养殖产业,2019年,我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建议他发展长效养殖产业。”扶贫干部高海龙介绍。

  说起为什么让张飞买杜寒羊,高海龙说:“我是农牧系统出身,分管这方面工作,张飞外出务工年龄大了,另外还得在街上租房,他说攒不下钱,我就建议他回来养羊,我给他推荐的杜寒羊是固阳县新兴改良品种,这种羊是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的,集中了杜泊羊产肉量高和小尾寒羊体型大、多胎、肉质好的优点。去年5月18日他买回10只大羊,还不到一年时间,现在已经发展到30多只了,他卖了10多只,还有20多只。”高海龙不仅给张飞提出好的养殖建议,还在接羔、饲养防疫等方面给了他大量技术指导。

  如今,尝到养殖甜头的张飞自己花2200元又买了一只种公羊,“除了草料和一切开支,等于我攒了10多只羔子。”

  张飞在驻村工作队扶贫干部和村里的帮扶下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此前一直没有结婚的张飞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幸福——2016年,50多岁的张飞经人介绍结了婚,终于过上了有人嘘寒问暖的幸福日子。

  自称“老了”的张飞以后不想再出去打工了,他决心把养殖业进行到底。而张飞的老伴儿则当起了协和义村里的保洁员,一个月能挣600元,一年下来也能有7000元。

  在张飞的记忆里,帮扶过他的扶贫干部不少,但他印象最深、最感谢的人是高海龙。“高海龙从2016年来了以后一直帮扶我,到今年3月初才换成了另一个人,要是没有他,我哪能养这么多羊,现在的日子真的是好过了。”张飞真心实意地感谢道。(记者青萍 摄影常静)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