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老李”的致富经
内蒙古新闻网  20-04-28 16:1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我计划就在这100亩地里,种植咱们的红皮小麦,从小麦种植、收割、面粉加工全程由认领团队自发定期观摩监督,让购买者彻底放心。”站在希望的田野上,李寿山憧憬着大毛忽洞村的未来。

  李寿山是包头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执法监督三科科长。2018年9月,他被下派到达茂旗乌克忽洞镇大毛忽洞行政村担任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当时的这个村,基础设施条件差,交通不便。2年来,他访遍全村,对每个贫困户家庭情况、思想状况摸得一清二楚,对全村社会经济民生等基本情况也了然于心。

  为了推销乌克忽洞镇本地红皮小麦面粉,2019年,李寿山自费种植了几亩红皮小麦,加工成面粉后,他送给了城里的亲朋好友,大家吃了都说“好”。那时,他就开始为村民们谋划起红皮小麦种植的“大事业”。

  这两年,大毛忽洞村的村民们渐渐过上了好日子,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明显增长,乡亲们对李寿山的称呼也从当初的“李书记”变成了如今的“老李”。

  2019年,贫困户张三娃的儿子儿媳因病住院,又赶上自家的羊卖不出去,张三娃老两口心急如焚。李寿山知道后,积极联系包头市的朋友进行推销,每周回包头前,他就去张三娃家拉几只羊,自己先把钱垫上,然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了出去。之后,李寿山又多方联系,为张三娃的儿子上了低保,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从此,张三娃逢人便说:“老李是党的好干部,村民的贴心人。”

  为了发展大毛忽洞村集体经济,李寿山托朋友、找关系,终于在2019年10月,在大毛忽洞村集体500平米的空地上,建起了5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创造3至5万元的收益。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富裕了的大毛忽洞村47名党员和21名群众主动为抗击疫情捐款7960元。捐款者张三娃说:“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们过不上今天的好日子,现在国家有难,我们也奉献自己的一点儿力量。”

  这几天,达茂旗脱贫攻坚摸底排查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李寿山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整天奋战在工作第一线,他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的关键之年,必须乘胜追击,把接下来的工作做精做细做实,不能有任何一点闪失。”

  “红皮小麦真不赖,无毒无药无公害。脱贫攻坚我参与,乡村振兴有你在。”在“老李”的床头,记者拿起这张为今年销售红皮小麦而撰写的广告词时,“老李”羞涩地说:“搞脱贫攻坚我拿手,但写这个还真不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向平 实习生原晓婷)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