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赛罕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员积极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坚守岗位严防严控、鼓舞士气慰藉心灵,用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汇聚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从而让文明实践闪耀光芒。
疫情期间,在赛罕区黄合少镇集贤村西口疫情防控站点,两个年轻的身影每天都会准时出现,他们是志愿者刘慧敏、刘浩姐弟俩,姐弟俩经常走街串巷,义务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还编了防疫顺口溜用当地方言进行宣传,“冠状病毒人传人,市区镇村重出拳。需警惕、不戴口罩不出去,不轻视、不出门、少聚集”……
而在电影制片厂小区附近的小百花超市,80后志愿者段佳庆经常帮助附近居民来此购买生活用品。段佳庆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的一名员工,得知社区需要志愿力量时,第一时间主动联系居住地赛罕区大学西路街道兴安南路社区,加入到社区临时党支部,投身到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他还把自己购置的10个3M-N95口罩和400个PVC检查手套捐赠给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支持一线医务工作者。
第一眼看到人民路地北社区疫情防控卡点的迷彩绿小帐篷时,斯琴高娃心想,这个环境真挺艰苦的,然而加入到赛罕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后,这顶帐篷在她心里变成一个温暖的家,她和团队的六个人就是靠着这顶帐篷的遮蔽做了50多天志愿服务工作。
就职于舞蹈行业的于铠瑞曾在井冈山参加新兴领域青年“青社学堂”学习活动,井冈山精神一直是他参与志愿服务的指路明灯。当得知社区值守志愿者缺少口罩等防疫物资时,他联系社会各界募捐口罩等防护品,为赛罕区各个街道发放防护物资,成了社区抗疫一线人人皆知的抗疫明星。
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走进社区,加入志愿者队伍。
在昭乌达路街道帅家营社区,有一对忙碌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48岁的李文乐和侯辰昊这对志愿“抗疫母子”。2月2日,李文乐看到赛罕区团委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毫不犹豫地与侯辰昊报名加入。他们穿上红色的志愿者马夹,与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加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实践,李文乐认真负责、言传身教,侯辰昊脚踏实地、事无巨细。在岗位上,总能看到母子俩在严寒中给进出居民测量体温、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出入居民进行详细登记的身影,战“疫”路上孩子的成长与担当是母亲的骄傲,亦是激励他们坚持的不竭动力,他们相互温暖、相互传递着力量。
面对疫情,赛罕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志愿者们是疫情防控战场上最闪耀的星。他们的战“疫”故事每天都在继续,从社区到街道,从晨光熹微到夜幕阑珊……
如今,志愿者们已陆续回到了机关、工厂、企业……但他们留给这座城市的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美丽身影。(记者 吕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