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购销渠道,拓宽致富门路;扩大收入来源,防止因病返贫;打造特色产业,多元帮扶兜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东河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对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帮扶不断线,稳稳守住老乡的好日子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东河区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对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帮扶不断线,稳稳守住老乡的好日子。
打通购销渠道
拓宽致富门路
“老杜,今年要多种点玉米,这是认购公司的要求。”沙尔沁镇沙一村第一书记房宜峰向村民杜俊卿嘱咐道。“放心吧,房书记,我都记着呢。”昔日的贫困户杜俊卿,现在已经是村里的能人了,仅去年,他的家庭纯收入就达到2.9万元,基本实现稳定脱贫。
杜俊卿患有尿毒症,妻子也没有稳定工作,一家人全靠种地为生,遇到收成不好或者市场低迷的时候,连锅都揭不开。“那时候真的很绝望,是共产党的好政策救了我。”杜俊卿说着,嘴角乐开了花。
为帮助贫困户开辟增收渠道,沙尔沁镇积极对接当地沁绿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代销三方协议,对生产的农副产品实行零利润包销。种什么、怎么种,认购公司说了算,彻底解决了销路问题。同时,沙尔沁镇还联系帮扶企业筹资7680元为杜俊卿购置蔬菜大棚电动卷帘机,保障棚内恒温,提高种植产量。
“沙尔沁镇贫困人口5户11人虽已全部脱了贫,但依然有不稳定的贫困户和易致贫的边缘户,我们将继续为他们谋划致富门路,做好脱贫摘帽的巩固提升工作。”沙尔沁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赵樊昆表示。
扩大收入来源
防止因病返贫
“我和老伴在外打零工,儿子还在读书,因为给女儿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债,你们可得帮帮我。”“徐姐你别着急,我们这次就是专程来为你解决问题的。”看到入户的驻村扶贫干部,家住河东镇壕赖沟村的贫困户徐翠英忍不住哭起来。
2015年,因女儿查出患有紫癜性肾炎,徐翠英一家原本富足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为了给女儿治病,徐翠英不得不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16万元,为女儿进行肾移植。可每年10万元的后续治疗费用,也让她的家庭陷入贫困的泥沼。
为帮助徐翠英解决生活难题,河东镇扶贫干部将她的家庭纳入国家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报销8万多元的药物及化验费用,让徐翠英得以在累累债务中“缓口气”。
“输血”不如“造血”。得知徐翠英有从事家政工作的相关经验,河东镇专门成立了包头市源万顺家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区就业局办理好各项手续,共同帮她承揽各种家政业务,不仅为徐翠英的家庭带来不错的收入,还一并解决了村里其他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目前徐翠英带领村里的几名妇女一起做起了家政服务,每年有2万多元的收入。
打造特色产业
多元帮扶兜底
对于沙尔沁镇小巴拉盖村的残疾村民杨来喜来说,可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家里的危房得到改造,扶贫产业分红的1.9万元也拿到手中,下一步他打算拿这笔钱赎回土地,和家人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幸福生活。
60岁的杨来喜因患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截肢,丧失劳动能力的他不得不将自己的土地包租给他人,老伴也长期处于无业状态。每到冬天,寒风从危房的缝隙中吹入,屋内披着旧袄的杨来喜,常常盯着破旧的房子发愁。直到2017年,他被沙尔沁镇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活才有了转机。
为了帮助杨来喜摆脱困境,沙尔沁镇扶贫办一方面通过政策性筹资1.4万元帮助他进行危房改造,另一方面协调帮扶企业出资1万元为他安装假肢,同时积极对接区人社局,为他的妻子提供就业岗位。“现在老伴每月都有固定工资收入,加上就要赎回的土地再投入到扶贫产业换取分红,我的心里踏实多了。”杨来喜说道。
为防止贫困户再次返贫,东河区在定期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摸底清查的基础上,将扶贫专项资金委托至薯香农业科技、华唯酒庄等本土企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收入低于扶贫标准的贫困户能够及时享受到企业经营性盈利分红,在脱贫路上“不掉队”。(记者姬卉春通讯员杨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