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草原时评:让“内蒙古味道”飘得更远
内蒙古新闻网  20-05-13 20:07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近日,内蒙古掀起直播带货风,旗(县)长、村支书、嘎查达纷纷化身“带货主播”,为当地特色产品“代言”。从敖汉小米、武川莜面、磴口华莱士、乌兰察布马铃薯等杂粮果蔬,到科尔沁牛、锡林郭勒羊、白河鱼、阿拉善驼奶等牛羊鱼肉奶,再到察哈尔奶食、扎兰屯沙果干、河套瓜子等休闲零食,竞相通过抖音、快手、拼多多等网络直播平台涌入全国网友餐桌,内蒙古味道香飘万家。

  半个小时售空6吨敖汉小米,3小时卖完23.6万斤红皮马铃薯,牙克石山珍销售额高达150万元,部分旗县数款农特产品甚至一度卖空......直播带货收获大量订单,可谓成果满满。

  众所周知,作为农牧业大省,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且独特的海拔、纬度等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当地农产品、畜产品的优秀品质,不仅口感好,而且绿色有机、营养价值高。

  另外,毋容置疑的是,内蒙古这些年经济加速发展,加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有力推进,带动了各盟市旗县农畜特色产品全面升级,“内蒙古味道”之所以能香飘四溢,与其自身实力的提升息息相关。

  好产品还需好渠道。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的农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销路受到不同程度地冲击。“直播带货”这种传播广、受众多、见效快的新兴销售模式,直观形象,互动性强,让人隔着屏幕流口水,充分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群众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再加上旗(县)长、村支书、嘎查达以政府公信力影像为担保,现场试吃、倾情解说、权威推介,有力满足了消费者“物美价廉”“放心可靠”的心理需求,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纷纷品尝来自大草原的醇香鲜美。

  直播带货既成功拓宽了销售渠道,有效帮助农牧民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问题,又助力了农牧民脱贫致富,扩大了消费扶贫成果,更为推动我区乡村振兴、打造内蒙古品牌提供了新思路、新探索、新参考。

  当然,直播带货不是“一锤子”买卖,除了权威有说服力的“主播”,品牌、口碑、效率、配送、售后等都需要专业的设计,产品质量把关和服务体验更要及时跟上。要知道,买家一条差评就几乎会让刚刚积累的口碑付之东流。要想有在直播间拍胸脯“吆喝”的底气,就必须有过硬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另外,要想在市场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如何体现内蒙古特色、推陈出新、延伸产业链,也是值得每一个产品推荐者、品牌缔造者思考的问题。只有将货真价实的好产品蜕变为独树一帜的“蒙字标”“蒙字号”,才能让“内蒙古味道”飘得更远、更持久。

  有人说,了解内蒙古,不妨从内蒙古味道开始。其实,让内蒙古走向世界,让世界爱上内蒙古,也不妨从内蒙古味道开始,祝愿内蒙古味道香飘世界。(哈丽琴)


[责任编辑: 内蒙古新闻网]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