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贴心“帮” 实打实“扶”
内蒙古新闻网  20-05-15 16:03  【打印本页】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你不仅要跑腿办事儿,还要掏心窝子,把贫困户的心拉近,让他感觉你是真正在帮扶他。”这是乌拉特后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贾霞包扶贫困户的心得,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产业帮扶

  王建平家年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

  2016年底,巴音宝力格镇团结二组国贫户王建平成为了贾霞的包扶户。贾霞第一时间着手了解王建平家的实际情况并研究包扶政策。

  王建平家土地和机械设备相对较少,但他有多年的养羊经验,家里有40多只羊,通过争取项目帮扶资金再购置50多只羊,走种养结合的路子一定会有奔头。贾霞筹划通过养羊这个产业为王建平家申请补贴资金。经过她8个月的奔波,王建平家的50只基础母羊和1只种公羊买回来了,王建平的产业脱贫项目成为团结村第一个落实的产业脱贫项目。

  2017年春天,王建平家第一批小羊羔产出,随着养羊规模的扩大,现有的羊圈就显得小了。于是,贾霞和王建平商量在院子外面规划新盖一处80多平方米的羊圈,这个项目正好可以申请剩余的补贴资金。为了实现饲草料自给自足,降低养羊成本,增加出栏率,贾霞鼓励王建平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去尝试承包更多的土地,大量种植青贮饲草料。从2017年到2020年这三年时间里,王建平承包的土地从40亩、50亩一直到70亩,他家的年收入从过去的人均不到3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5000元。

  今年,王建平家的羊羔保有率仍维持在50只左右,这样的良性发展,让王建平在2020年实现了稳定脱贫。现在的王建平,不论有啥事儿都先想着和贾霞商量,有啥好消息也想着和她分享,这让贾霞感到特别欣慰。

  以心换心

  五保户李德员盖起了新房

  团结二组在危房改造、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规划了多条“户户通”道路,其中一条主干道需要村民李德员大爷让出部分院落,拆建凉房和车棚等,大概需要占用1000多平方米。

  贾霞找到李大爷,三言两语,李大爷就同意了道路建设。“只要修路需要,想占多少占多少。”李大爷说,但他还有一个条件,义务当一名村组清洁工,清运组里43个垃圾桶的垃圾。贾霞担心老人年龄大、身体单薄,清运工作负担太重,老人看着不信任他的贾霞,笑眯眯拍了拍瘦弱的身体表态:“这样,你们让我先试试,如果拿不下来我再撤回来不就行了。”老人如此坚持,贾霞只好同意。老人的善行义举一时间成为佳话。

  李德员之所以这么痛快,也是因为在帮扶中认可了贾霞。李德员原先有困难一箩筐,他最发愁的是身份证上的年龄比实际年龄小了9岁,原名叫李德贞,户口本上却写成了李德员,导致低保和老年补贴都享受不上。贾霞在公安局、村组之间多方协调,帮助把老人的身份信息修正。老人成功办理了低保和老年补贴后,逢人便说这是她“亲闺女贾霞”给解决的,村民们也替他高兴不已。

  老人旧房的修缮也是老大难问题。老人原本是五保户,没有啥像样资产,仅有的60来平方米的房子还是年久失修的土房,眼看就不能住人。贾霞着急,她想,李大爷虽然不是国贫户,但可以申请危房改造项目,于是她又帮助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

  就是这份日积月累的真情付出让李大爷愿意听贾霞的,愿意支持她的工作。作为出让土地、拆除建筑的补偿,贾霞和工作组人员挨着老人土房为他新建了一处偏房,老人也乐不可支。现在,老人每天精神矍铄、义务劳动、精耕细作,忙得不亦乐乎。

  8年帮扶

  刘兵家有了安稳的生活

  团结二组村民刘兵全家三口人,两个智障,生活十分困难。2012年贾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二话没说承担起了刘兵的包扶工作。驻村期间,她天天看望、照顾这户贫困家庭的生活。

  2012年夏天,一场大雨后,刘兵西屋屋顶塌了,正房也损坏严重,眼看着不能住人了,这让贾霞十分着急。她马上开始筹措资金,经过积极协调,社会各界向刘兵一家伸出援助之手,共筹集到房屋修缮资金4万多元。村里有一位在外经商的村民直接带领施工队从乌海赶回来,义务为刘兵家修缮房屋改造院落。在贾霞与组长的动员下,村民们纷纷撂下自家的农活儿到刘兵家帮忙。通过近一个星期紧张施工,刘兵家房子翻修一新,院落也修建得相当美观。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贾霞一直在帮助刘兵争取低保、生活补贴,照顾孩子、老人,整修棚圈……刘兵家的生活逐渐安稳下来,一天比一天好。

  “脱贫攻坚,脱的是贫困户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扶的是贫困户的理想信念、家庭的精气神,需要扶贫干部全身心投入。每一位扶贫干部奉献一份力量,就会汇聚脱贫攻坚源源不竭的动力。”贾霞说。(记者 杨志利)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