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稳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贫困地区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我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
牢记嘱托,担当奋进。一年来,内蒙古脱贫攻坚捷报频传:2019年,实现14.1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余676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今年,最后20个国贫旗县退出贫困旗县序列,我区贫困旗县实现“清零”。
回望来时路,内蒙古披荆斩棘,脱贫成绩令人鼓舞。而今,全区上下苦干实干,正带着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坚定信心策马扬鞭。
责任在肩,凝聚攻坚之力
为给孩子看病欠下近10万元外债的边七虎,曾是杭锦旗独贵塔拉镇乌兰淖尔村的贫困户。这几年,他们一家住上了新房,女儿在教育扶贫政策帮扶下顺利上学,健康扶贫为一家人看病吃药提供了保障。如今,他家养了300多只羊,每年养殖收入近12万元,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武川县耗赖山乡大沙岱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几年前,村民种的马铃薯卖不出去,弯弯绕绕的山路经常让驻村干部迷路,村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现在,村里成立了裕农祥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功申请了商标,还组建了大沙岱乡村手工作坊,顺利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今年3月,突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县摘帽”的目标。截至2019年底,突泉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脱贫11554户2284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12%,群众认可度达99%。
贫困户脱贫了,贫困嘎查村退出了,贫困旗县摘帽了……由点到面,从慢到快,脱贫攻坚成效的一次次刷新,见证着我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行动力——
强化组织保障,上下同欲攻坚。压实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制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对照责任状和任务清单,一级一级拧紧螺丝,一级一级传导压力,紧盯不放要结果。全区派出57个工作总队、8689个驻村工作队、32180名驻村干部,尽锐出战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保持政策稳定,加强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退出的贫困旗县、贫困嘎查村和贫困人口,保持政策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帮扶干部不撤。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将新致贫返贫人口纳入帮扶。
用好帮扶资源,集中力量攻坚。2019年,共实施京蒙扶贫协作项目809个,北京市社会各界捐款捐物4.39亿元,通过资金和项目支持带动我区14.5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26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定点帮扶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08亿元,引入帮扶资金5.66亿元,带动8.7万贫困人口增收。
责任在肩,凝聚起攻坚的强大合力。我区不断健全组织动员机制、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培育多元扶贫主体,涓涓细流汇成精准扶贫的滚滚浪潮。
靶向施策,开出脱贫之方在奈曼旗,农畜产品销售“触网”,贫困农牧民的产品不愁卖了。
一大早,奈曼旗电商扶贫运营中心就热闹起来了。一辆满载地瓜的大卡车停在门前,员工们正在忙着卸车。这是运到电商扶贫运营中心的第四批地瓜了,将借助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这些地瓜都有有机产品认证,通过该中心在线上进行销售,还在快手、抖音、西瓜视频、今日头条等热门平台进行直播,很快就把农畜产品推广了出去,短短10多天已经销售2万多斤地瓜。
贫困的“痛点”在哪儿,扶贫的重点就要落到哪里!
内蒙古突出“精准”这条主线,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影响。我区认真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持续分析疫情影响,采取更有针对性措施,聚焦重点、分类施策,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集中精力抓实脱贫攻坚工作。
——靶向发力统筹产业扶贫。加大关于推进产业扶贫20条政策措施执行力度,引导和推动更多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推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和品牌打造,带动农牧民融入产业链增收。
——多措并举强化资金保障。用好中央专项扶贫资金的同时,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涉农涉牧资金整合,加强专项扶贫资金的统筹和调剂,适当加大对非贫困旗县、非贫困嘎查村贫困人口脱贫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与收官要求相匹配。
——更强力度推进就业扶贫。加强对贫困群众实用技能、市场经营、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培训,健全完善劳务对接、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各类扶贫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千方百计稳岗拓岗,多渠道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就业。
靶向施策,开出脱贫之方。措施政策、资金资源、帮扶力量直击脱贫攻坚最后的硬骨头,我区以更加集中的支持和举措,攻软肋、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攻坚质效又有新提升。
固本培元,筑牢振兴之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区坚持“任务清零”与“成效巩固”双轮驱动,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产业发展挑大梁,强筋健骨稳增收——林西县新林镇大坝村建起了光伏发电站,村里的对公账户上月月有收入,光伏站成了大家伙儿的“聚宝站”;在太仆寺旗,投资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完整、辐射带动面最广的扶贫项目——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已经投运,可带动103个嘎查村壮大集体经济、3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受益……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夯实一产、联动二产、融合三产,2019年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096个,覆盖贫困人口115.2万人次。
健康扶贫织密网,对症开方拔穷根——我区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范围,贫困患者救治比例和25种大病患者救治率均达到99.9%,33万名贫困慢病患者享受签约服务,签约率98.5%;完成752所卫生室和176个卫生院达标建设工作,实现贫困旗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以解决“因病因残致贫”顽疾为突破点,我区在健康扶贫上再加劲,困难群众脱贫道路上的“后顾之忧”越来越少。
筑牢基础有底气,乡村振兴谱新篇——“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人心也越来越齐,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我们村从原来的落后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啦。”杭锦后旗蛮会镇红旗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增士说,这种变化源于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科右中旗整合12个苏木镇832名乡土人才孵化中心成员,开展扶贫帮困、移风易俗、环境保护等各类服务活动,从队伍建设、教育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促进新型职业农牧民全面发展……我区聚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合土地资源、产业培育、环境整治、生态保护等要素,建立长效机制,为农村牧区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固本培元,筑牢振兴之基。一个个拔地而起的产业园、一条条笔直平坦的柏油路、一幢幢崭新舒适的砖瓦房……内蒙古找准结合点、编好“麻花辫”,迈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铿锵步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韩雪茹)(图片均由自治区扶贫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