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小康路上不落一户牧民
内蒙古新闻网  20-05-19 06:31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立夏时节的草原,大风夹杂着温暖的气息,慢慢吹绿着大地。

  在达茂旗达尔汗苏木额尔登敖包嘎查,一处肉牛养殖场的续建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达茂旗达尔汗苏木额尔登敖包嘎查村民委员会主任、党支部书记董智成告诉记者,嘎查从去年开始谋划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以集体经济的形式带动更多牧民共同致富。

  额尔登敖包嘎查位于达茂旗达尔汗苏木东南38公里处,是一个半农半牧、以牧为主的牧业嘎查,常住着124户309位牧民。曾经这里草原荒漠化严重,生态十分脆弱。传统的生产方式加上牧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制约着牧民增收致富。

  “一定要带领牧民趟出一条保护生态、绿色发展、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十六年前就是嘎查干部的董智成始终憋着一股劲儿,想让牧民们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牧民有牧可放,同时不破坏生态,董智成率嘎查两委成员多次开会,并外出考察、学习,最终决定改良牲畜品种。2004年他筹措资金大胆购进了4头西门塔尔母牛,在自己的草场上办起了肉牛养殖场,探索舍饲半舍饲规模化养殖之路,两年后纯收入即达到8万元。

  “只靠嘴上说,牧民们不会相信,我要带头实验,告诉大家别的地方可以养,我们这里也可以做到。”董智成说。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董智成在自己致富后,积极为周边牧民平价提供种公牛20多头,示范带动周边30多户牧民走上了肉牛养殖之路,有十几户牧民家的肉牛已发展到30头以上,效益非常好。

  除了致富带头人的标签外,董智成通过十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还成了牧民心中发展生产的贴心人,脱贫攻坚的有心人。

  近年来,董智成为嘎查经济建设东奔西跑,马不停蹄,每年的工资不及跑路的油钱。但只要是为了牧民,为了集体,他就乐此不疲。2016年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跌卜新村打机电深井7眼,新增水浇地800亩,埋设低压管道8000多米,落实全区乡村建设项目在哈日嘎那新建统建房64套、周转房19套、卫生室1间,彻底改变了当地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7年争取市级对口帮扶单位帮扶资金10000元,帮助嘎查5名患癌症牧民渡过难关;2019年争取10000元帮扶资金,用于原额尔登敖包自来水管网的修理和嘎查妇女健康体检活动。

  由于发展畜牧业基础条件较好,再加上享受国家禁牧补贴等优惠政策,这里的牧民们慢慢地都过上了好日子,各项生产活动欣欣向荣。但董智成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在发展嘎查集体经济方面,2017年他积极争取旗财政一事一议项目20万元在哈日嘎那新村新建了便民超市一处,采取出租等方式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2019年争取光伏扶贫国家投资43万元,新建光伏发电项目,当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4600元;以嘎查固定资产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兴办肉牛养殖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000元。这些项目为嘎查今后集体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肉牛养殖基础框架搭起来后,我们要注册自己的商标品牌,开发牛肉干、民族工艺品等延长产业链的商品,带动周边牧民积极参与进来,多渠道增加他们的收入。”董智成说。(记者:张燕青)


[责任编辑: 胡浩]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