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关注“负面清单”传递的态度胜于内容
内蒙古新闻网  20-05-21 16:5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近日,教育部开出了义务教育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共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六门学科,在这当中,对校外机构在寒暑假的培训有着明确的禁止内容。对此,网友发出截然不同的观点。部分网友认为,这份负面清单能够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可以使学生参与更多的课外活动,进而提升综合素养。但也有网友认为,尽管负面清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严肃查处超标超前的培训行为,可是在评价体系中,对相关内容的界定并不是很清晰,缺乏明确的衡量标准。

  的确如此,持反对意见网友的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我国的教育情况并非单一而绝对,按照经济条件和地区条件的不同,很多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和规则想要稳步落实,的确有些难度。以超前培训为例,即便校外机构不涉及,但因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考核机制的单一性,超前学习依然会在部分学校存在,还有监管体系,因为现在大多是依靠学员的举报,但相当多的学员正是为了早学和多学,因此也就不会参与举报。那么,我们难道就要全面否定“负面清单”的实质价值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辩证思考。如果没有这份“负面清单”,那么培训机构就会将获取利益最大化,如此一来,出现超标超前的教育内容就会常态化,发展情形更是不可控。因此,还是亟需这样的标准来示范和引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一些约束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再者,这样的“负面清单”,对家长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能够使家长清楚孩子在怎样的智力状态下接受对应的知识内容。再者,校外机构存在这样的无形约束,也会间接地影响学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尤其是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学校也会理性地审视自身的教学安排。

  总之,我们要清楚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的功能并非万能,并非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诸多问题,但这份清单存在的意义值,能够让我们从教育部所传达的态度中,获得更多的方向指引,在这一层面,它还是很有必要,很有存在的价值的。(王美花)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