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萍:扶贫打开致富门
内蒙古新闻网  20-05-22 11:42  【打印本页】  来源:乌海日报

  5月11日,在乌兰淖尔镇泽园社区,记者来到脱贫之星——李雅萍家。只见地上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良种鸡在鸡舍里叽叽喳喳地叫着,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年52岁的李雅萍一个人生活,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脱贫前的日子过得很紧巴。“每年我身体好的时候就在外面餐饮店打零工,收入低还不稳定,身体不好的时候就在家养着,挣的一点钱都花在了治病上,那个时候生活真的很难熬。”李雅萍说。

  2014年李雅萍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干部根据她的身体状况,整合医疗资源为她治疗。“通过这件事,我相信扶贫干部是真心实意帮助我的。”李雅萍这样说。之后她的身体恢复了不少,也增加了脱贫的信心。

  李雅萍首先在驻村干部的协调下做起了社区安排的公益岗,后来又在扶贫专干介绍的农家乐打工,收入的增加让她对生活有了期盼。2018年李雅萍参加了托养羊项目,通过政府补贴,购买了2只羊,通过精心饲养,羊羔出栏以后,拿到了她养殖的第一笔收入。与此同时,李雅萍参股了乌兰淖尔镇水域水产养殖项目,通过年底分红,她又多了一笔收入。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扶贫干部各尽其责,充分挖掘帮扶对象的潜力,采取技术支持、产业帮扶等等,让群众积极参加到脱贫攻坚中去。李雅萍在饭店打工时,掌握了制作蔬菜饼的技术,扶贫干部了解到她有这门手艺,鼓励她通过这一技术致富。由于质量过硬,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绿色食品的追求,驻村工作队和社区干部也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帮助代销,迅速打开了销路。李雅萍还通过改进技术、丰富产品种类,上网销售,蔬菜饼销量增加了,高峰期一天可以销售300余个。(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扶贫干部苏浩对记者说:“近年来,泽园社区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通过鲜食葡萄、普罗旺斯西红柿、草莓种植等产业项目,发展休闲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等新型农业经济,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扶贫干部的建议下,李雅萍2019年购置100多只良种鸡,扶贫干部为她解决了场地,请来专家讲授养殖技术。由于是纯天然喂养,销售不成问题。“在去年的基础上,我又购进了一些良种鸡,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也要努力干。”李雅萍说。除了养鸡,李雅萍还参股温室代种项目,去年分红1400元,今年预计会更高。

  通过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李雅萍不仅脱贫了,而且在2018年被评为我市“脱贫之星。”一路走来,李雅萍最感谢的还是党的好政策,感谢实干的扶贫干部。“那些扶贫干部经常来我家问寒问暖,帮助我解决问题,星期天他们也回不了家,真的感谢他们。”李雅萍说。(李浩)

  记者手记李雅萍之前的生活一度困难重重,但在扶贫政策的惠顾及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她不仅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而且荣获“脱贫之星”。李雅萍勤劳肯干、不等不靠,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了困境,深动诠释着蒙古马精神中吃苦耐劳的特质。正是因为有了众多像她这样的人,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才能够硕果累累。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