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公费师范生不当老师该不该计入诚信档案?
内蒙古新闻网  20-05-23 13:2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表示,要提高农村的,特别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水平,公费师范生毕业了必须当老师,如果不当老师可记入不良诚信记录里。此外,她还建议要真正提高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中国新闻网)

  公费师范生不当老师应记入诚信档案这一话题很快冲上微博热搜榜,成了热门话题。2018年教育部出台新规,将原来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将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公费师范生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政策,毕业后一般回基层学校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此前是10年)。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此前是2年)。并提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公费师范生履约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公费师范生严格履行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未按协议的须退还已享受的公费教育费用、缴纳违约金,明确建立公费师范生诚信档案。不过,对于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不当教师是否该要记入诚信档案,舆论一直有争议。

  既然已有相关政策文件为依,公费师范生利用公共教育资源接受教育,而毕业不当老师,显然属于违约行为,理应付出相关代价。但换个角度来看,一旦成为一名公费师范生,不管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行业,毕业以后都必须且只能当老师,显然过于刻板。而且,可能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与教育的初衷显然相悖。教育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培养授业解惑的好老师。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研究改善新的公费师范生招生和培养方式。目前,公费师范生是面向高考生招生。可以将公费师范生招生调整为面向在读学生遴选招生的方式,经过了一两年的大学生活,学生更多能从学业和职业角度进行考量,这样做出选择后的公费师范生会有更明确的意愿从教。

  另一方面,仅仅靠记入诚信档案,加大对公费师范生违约的震慑,治标不治本,从心理因素和现实因素上,还不足以改变部分公费师范生不适合或不愿从事本业的现状。应以激励、引导、尊重、宽容的态度,面对实际,重视大多数公费师范生的合理诉求,加强有关服务。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紧紧抓住教师培养这个“牛鼻子”,应该重点改善教师的待遇、培训和职称评审等,尤其是乡村教师,切实保障待遇收入吸引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贯彻尊师重教理念,提高教师职业自豪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张莉)


[责任编辑: 杨晓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