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题:“萌婶”代表直播带货:小庙子村又“上新”了
新华社记者宋玉萌、张丽娜、安路蒙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去年两会我直播了我们小庙子村的新生活,大家叫我‘萌婶儿’。今年萌婶儿不卖萌,我要卖货。”这位圆脸盘、眯眯眼、大嗓门的大婶儿,最近带着特色农产品尝试网络直播,向大家展示出一个奔跑的小庙子村,村里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都“上新”了。
赵会杰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
这几年,小庙子村“芝麻开花节节高”,发展起中药材种植产业,村民们的腰包变鼓,全村实现脱贫。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赵会杰和村两委班子又带领全村百姓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以奔跑的姿态把丢失的时间抢回来,鼓足干劲奔小康。
一颗鹅蛋:承载着母子对新生活的渴望
西红柿、小米、中药材……直播画面中,赵会杰介绍的农产品琳琅满目。“我与网红带货不一样,我们村这些农产品背后都有奋斗的故事。”她拿起一颗鹅蛋,讲述了贫困户刘汉芝家的故事。
“嫂子,喂大鹅呢?”
“赵书记,你来了,大鹅刚下了蛋,你拿几个回家吃。”
看到赵会杰走进家门,一个瘦小的老太迎上前来。
刘汉芝,今年59岁,前些年老伴儿生病躺在炕头,儿子残疾趴在炕尾,这是全村光景最难过的一家。2016年她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扶贫政策,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老伴儿去世后,刘老太独自撑起这个家。赵会杰说,刘老太人穷志不短,靠着产业扶贫资金和小额扶贫贷款,盖起猪圈、鹅舍,现在养着两头母猪、十只鹅,还在小院里开出二分地,种上了中药材,加起来年收入可达3万多元,去年正式脱贫。
“真是赶上好时候了!”刘汉芝一边给刚产的小猪崽喂食,一边高兴地说,“再过一个月,我家小猪崽就出栏了。”
小庙子村地处山区,人均土地不到2亩,过去日子很穷。但近年来,通过健康扶贫、产业扶持、公益岗位收入等精准扶贫政策,2019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99人全部脱贫。不过,小庙子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没有止步。
一场冒雨抢产:争分夺秒抓效益
“网上直播卖货,这也是疫情影响下,逼得没办法,学着用这些新手段。”赵会杰开着她的蓝色小轿车继续直播小庙子村。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特殊时期更要挺在前面。”那段时间,赵会杰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排查、登记村民体温、宣传防疫知识,全力以赴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目前实现了全村2700多人零感染、零确诊、零疑似病例。
眼下,小庙子村已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步入正轨。忙完春耕,不少村民来到村里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务工。近些年,小庙子村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提升产业链和经济效益,让不少村民奔小康有了底子。2019年底,全村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4000元提高到14500元左右。
赵会杰的镜头中,村里中药材合作社的工人们正在打包、称重、装车发货,干得热火朝天。突然,一场大雨袭来,大伙儿顾不上避雨,争分夺秒地把中药材抢运到仓库,然后马不停蹄地转移到室内车间继续生产。
“由于疫情,合作社在年初时中药材初加工、销售受到影响,损失了不少钱。好在春耕没耽误,地已经种下去了。”该合作社负责人、小庙子村村主任李永波说,合作社正在千方百计抢抓生产,“希望今年能有个好收成,把前期损失最小化。”
荒坡变成“花果山”
近两个月以来,村民口中的“胖陀螺”赵书记一刻不得闲,忙得连轴转。
凌晨5点起床,深夜10点回家,忙脱贫、搞党建、发展产业,每天行走上万步,接打电话上百个……“我每天都是这个节奏,就像拧紧发条一样干工作。”
今年4月,全镇的几百名党员干部齐上阵,在小庙子村北边的荒山坡上开垦出650亩土地,扛苗子、挖坑、浇水、栽种……3万多棵果树扎了根,发了芽。在此之前,这里曾是一刮风就黄沙肆虐的荒坡,水土流失严重。村里的老人感慨地说:“没想到几十年长不出东西的荒坡地,能变成花果山。”
站在泛绿的小树苗旁边,赵会杰期待地说:“咱只要苦干实干,荒地也能变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更能变金山银山。”再有3年,这片经济树苗就能挂果了,赵会杰说要继续带货:“我们栽种的有鸡心果、李子等10多个品种,小庙子村未来将大力发展林果产业、观光采摘,我要卖的农产品就更丰富了。”
直播结尾,赵会杰感慨地说,小庙子村是中国北方最普通的一个村庄,自己是最普通的一名村支书,想用镜头带着大家看一看,这个小山村如何像小树苗一样顽强地向上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认为最带劲的履职就是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今年两会,她打算提交一条在北方农村推广使用免水冲式生物发酵厕所的建议。“现在村民脱贫致富了,生活品质也不能落下。我想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助力建设美丽乡村、生态乡村。”赵会杰说。
视频记者:贺书琛刘磊王雪冰宋玉萌张丽娜安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