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对话地方领导”系列访谈
张晓兵代表:“恪守为民情怀,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兵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兵。(袁永红摄)
“我们将恪守为民情怀,坚定为民担当,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晓兵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人民网记者: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在全国“两会”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您有怎样的体会?
张晓兵: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分组讨论,与我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让我感受很多。总的来讲,有三点感受最为突出:一是十分感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崇高的人民情怀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大国领袖心系百姓、我将无我的崇高风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深情牵挂、殷殷期盼,让我们十分感动。二是倍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了肯定,特别是对新冠疫情发生后,内蒙古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迅速控制住疫情传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大局、保障北京、支援湖北的担当作为予以充分肯定,让我们倍受激励和鼓舞。三是责任更重。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为民造福的百年大计,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继续加强“一湖两海”综合治理。这是总书记再一次对乌梁素海治理作出重要指示,让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一定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习好、领悟好、贯彻好,作为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
人民网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河套灌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一年来,巴彦淖尔市推进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全面打响。请您介绍一下巴彦淖尔市在打造“天赋河套”品牌方面的经验做法。
张晓兵:“河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但没有吆喝出去,河套灌区生产了许多一流的农产品,但却没有卖上好价钱。为走出这一困境,我们创建了“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来统领优秀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成功走向市场、走向高端,同时通过品牌引领倒逼农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我们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和可追溯体系,保障品牌信誉和产品质量,为“天赋河套”品牌保驾护航。品牌创建当年就荣获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二名,去年又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等十项大奖。目前授权的12家企业53款产品实现溢价25%以上,带动全市农畜产品整体溢价10%以上。很多优质农畜产品线上线下大卖热卖,比如,1颗蜜瓜80元,1斤瓜子100多元,1斤面粉200多元,农民和企业纷纷搭乘品牌顺风车,品牌意识、品质意识明显提高,培育了一批知名“农字号”企业和产品品牌,全市成功申报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239个,形成了“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母子品牌体系,既扩大了农产品的影响力,也提升了地区的知名度。
人民网记者:巴彦淖尔市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如何统筹推进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张晓兵:这几年,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湖两海”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面源、点源、内源治理一起发力,全力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乌梁素海水质稳定在Ⅴ类,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们着眼长远,积极研究谋划下一步工作,进一步推动全流域全要素综合治理。在流域上游乌兰布和沙漠,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与以色列合作建设沙漠综合治理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河套灌区,持续推进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大行动,科学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在流域尾部,实施乌拉山受损山体治理修复工程,建设绿色矿山;抓好乌拉特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修复国家试点工程,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水土保持能力。同时,积极推动乌梁素海生态修复补水通道工程,通过河湖连通,恢复沿乌兰布和沙漠、阴山一线的黄河故道引水功能,实现乌梁素海常流水,在黄河凌汛期、主汛期分凌分洪储水,枯水期进行调蓄补水。目前,巴彦淖尔市已经立项启动实施,正在申报国家项目支持,这次也作为内蒙古代表团全团建议提交大会。
人民网记者:民生工作一直是全国“两会”期间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巴彦淖尔市在民生保障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张晓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将恪守为民情怀,坚定为民担当,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一是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巴彦淖尔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目前5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全部摘帽,16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5861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执行“四不摘”要求,巩固成果,提升质量,确保脱贫攻坚、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全区前列。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服务输出基地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和培育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生物质能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扶贫产业示范园,推动“户靠企”“业上链”,把贫困户吸附在产业链上。针对疫情对贫困人口就业带来的影响,全力帮助扶贫企业、扶贫车间恢复产能,千方百计稳岗拓岗、促进就业增收,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深化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实施伊利集团高端有机乳产业集群样板项目和蒙牛集团乳业产业园项目,通过农民众筹、集资入股等方式,让农牧民加入到饲草种植、奶牛养殖等环节中来,让农牧民分享产业链价值链收益。加大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等平台载体建设力度,与美国金伯利农场合作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二是全面完成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坚决打赢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从农民最急需、农村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入手,集中解决了一批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被国务院列入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下一步,巴彦淖尔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因地制宜推进“厕所革命”,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整治(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年内90%左右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为农牧民营造一个清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是统筹做好就业、医疗、教育等工作。持续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500人,农村牧区转移就业12.5万人次。加大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针对疫情防控中发现的短板弱项,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控和医疗救治基础设施,争取建设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传染病救治中心,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普通高中攻坚计划,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我们一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白建平 富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