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们时常上门看望王莉芬,帮她解决一些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韩建慧摄本报记者韩建慧
视力残疾人王莉芬家是乌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身体不便,但在乌达区扶贫攻坚总队扶贫干部有针对性“智志双扶”的帮助下,她努力学习盲人按摩技术,立志要靠自己的双手“挣”出好日子,不但脱贫,还要带着全家奔小康。
5月25日是星期一,一大早,家住乌达富民社区的王莉芬就利索地做好早饭,收拾好家里的卫生。等读高中的女儿和务工的丈夫先后用过早餐出了门,王莉芬就打开手机,听微信群里的语音课件。
出生于1981年的王莉芬是先天性一级视力障碍残疾人,只能看到一点微光。因为视力缺陷,王莉芬没有机会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长大后也不能参加工作。后来,她结识了同样有视力障碍,但程度比她轻的丈夫李风军,两人组成了家庭,并生了一个健康的女儿。
尽管身体不便,但在家里,王莉芬却是一把好手,照顾孩子、洗衣服、做饭、收拾卫生……60多平方米的小家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温馨舒适。可一旦要求她走出家门,王莉芬立刻就直摇头,“我看不清路,没有人带我啥都不行,不敢自己下楼,也不敢出去买东西。我怕人家瞧不起我,更怕出去以后有危险。”王莉芬说。
于是,三口之家只能靠低保和丈夫在酒庄打工的微薄工资维持生活,随着女儿逐渐长大、读书,家庭开销越来越大,同是残疾人的丈夫挣钱越来越辛苦,王莉芬为此时常发愁。
去年年初,市派驻乌达区脱贫攻坚工作总队的扶贫干部于厚洋在一次例行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时给她带来个消息,市残联要举行一期盲人按摩培训班,鼓励她去试一试。这让王莉芬十分为难。
“其实我内心是非常抵触的。”她说,“长时间不出门,我很怕同人交际,于队长说了好几次,我都不想去。”
但是在于厚洋看来,王莉芬勤快能干、聪明好学、也还年轻,完全有改善自己生活的能力,只是缺乏信心。工作总队队长梁斌知道这个情况后,就跟于厚阳一次又一次上门劝解,给她做思想工作。
王莉芬担心学不会,于厚洋打包票说学不会可找老师一对一教;王莉芬担心出门不方便,梁斌承诺亲自接送;王莉芬害怕与人沟通,于厚洋说可以带她先从认识几个盲人朋友开始。
“梁队长和于队长鼓励我很长时间,我所有担心的问题他们都替我解决了,我没想到的也替我想到了,我就劝自己,要不咱就试一试吧。”王莉芬说。
于是,王莉芬先是参加了市残联组织的为期七天的盲人按摩培训班,紧接着又在于厚洋的鼓励下大胆走出乌海,到鄂尔多斯参加了自治区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盲人按摩培训。
这一次出门,让王莉芬豁然开朗,“于队长带我认识了好几位跟我情况类似的残疾人朋友,我自己出去学习时也认识了很多,有的人比我的情况还严重,大家都在自强自立,我为啥不行呢。”她说。
培训期满后,于厚洋介绍王莉芬到一家名为“知足常乐”的盲人按摩店继续学习。这家店的老板秦俊也是一位视力残疾人,2003年学成按摩技术后自主创业了,有十几年的创业经验,技术扎实,经验也丰富,无论是学习还是创业都能给王莉芬很多指导。
“秦老师手把手教我,除了按摩技术,还教足疗、刮痧等,店里还包吃包住。他一直鼓励我去考一个中医推拿师,因为医疗按摩比寻常保健按摩就业前景更广泛。”王莉芬说。
这样学习大半年后,王莉芬基本“出徒”,缺乏的只是实战经验。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秦俊的店闭门了几个月,王莉芬就通过网络听教程的方式继续学,遇到问题就语音请教,老师和朋友们都会热心解答。
“我的朋友圈都变大了。”王莉芬笑着说:“秦老师说等我学会了就教我丈夫,我们两个练几年技术,就能自己开一家盲人按摩店,那时候生活就真正有保障了。这可真得感谢乌达扶贫工作总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莉芬的成功就业,也让扶贫干部于厚洋感慨颇深:“扶贫工作就是要智志双扶,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选择最适合的方式,鼓励他们勇敢走出来,才能让他们从脱贫到奔小康,日子越过越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