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乌兰察布碧空如洗,绿草茵茵,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手工靴的扶贫车间里,也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扶贫车间内,各个环节井然有序,裁料、缝制、定型,工人们各司其职,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自己手头的工作,在干净整洁的扶贫车间里,10多台机器整齐排列,“哒哒哒哒”缝纫机缝制皮革的声音此起彼伏,10多名女工在各自的工位上正认真学习着制作靴子的工艺。
52岁的张彩云正低头缝制着蒙古靴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片,还时不时向其他女工请教经验。张彩云是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东胜利四村的贫困户,去年不幸罹患乳腺癌,因病致贫,刚做完乳腺癌手术的张彩云身体状况还不是很好,家中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十分艰难,这次“家门口”的扶贫车间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新希望”。
“村长说我们镇里办了一个扶贫车间,我们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后,可以在扶贫车间里上岗就业,听说做好了每个月能有两千多的收入呢。”张彩云高兴地告诉记者。
2019年,土贵乌拉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内蒙古蒙靴固邦鞋服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手工靴及冷粘童蒙靴和儿童布靴,另外还生产地方特色的手工缝制布鞋及手工缝制皮鞋。产品通过线上网店与线下商铺相结合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发展态势良好。政府为该公司提供扶贫车间厂房,采购机器设备20余台,为车间的前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车间里来参加培训的村民有10多人,未来新的厂房还将吸纳周边村民20余人上岗就业。据介绍,车间所生产的蒙靴是流水线工作,每天预计可生产10-20双靴子,通过计件结算工资,根据熟练程度和配合默契程度,正常情况下,每位工人可实现每月2000余元的稳定收入。
“扶贫车间离我家可近了,步行也就是十分钟,到点准时下班。做饭、照顾孩子、伺候老人,啥也不耽误。党的政策就是好,没想到当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老了居然还成了上班族了。”车间技工刘爱莲说起上班后的感受,高兴得眉开眼笑。
扶贫车间经理王国俊介绍:“在政府的扶持下,我们公司在土贵乌拉镇开设了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就业。现在我们正在对上岗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将正式开始生产。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随之需要的技术工人也会增多,把产品生产与扶贫相结合,既解决了公司用工难,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公司与贫困户双赢。”
察右前旗土贵乌拉镇这个“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不仅是传承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的有效载体,更是土贵乌拉镇助力贫困户脱贫的新希望。(记者 冯丽芳 通讯员 马婕 曹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