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三支树村,阳光炽热。村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玉米地里的青苗已齐刷刷地破土而出。
“以往我们种地都是靠天吃饭,由于村里坡地多,老天爷不下雨,我们的收成就没有保障。今年开春以来,降水量虽然不多,可是我们并不担心,市公交总公司派下来的张书记,前年为我们打了井并安装了节水灌溉设施,地里不缺水,目前玉米的长势不错。”坐在玉米地里的村民贾手清高兴地告诉记者。
张兵是呼和浩特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第七公共汽车公司保卫科科长,2018年3月被派驻到三支树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三支树村时的情景令他至今难忘,村民们年龄结构偏大、发展后劲不足,庄稼广种薄收、人均收入低,村容村貌脏乱差……当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
面对村民靠天吃饭的实际情况,张兵深知,要想盘活土地资源,就得有水。他多方寻求帮助,邀请专业勘察队确定了能出水的具体位置,又向市公交总公司申请帮扶资金15万元,用于两眼灌溉机电井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打通了和林县发改委打的两眼灌溉机电井铺设的管道,他还用第一书记下乡的工作经费铺设了1200延长米的灌溉管道,可满足周围1000多亩地浇水灌溉需求。
三支树村新铺设的节水管道,分为主管道、支管道,一方面浇灌庄稼,另一方面还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细水长流。现在村民们再也不怕干旱年了。
“扶贫工作不能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还是要因人施策、因户施策,真正了解贫困户到底穷在哪、缺在哪、短在哪。”张兵说。
村民刘花女的老伴因为患上骨结核病,花光家里所有的积蓄后,还欠下不少外债,2016年被识别为贫困户。张兵了解到,她家还有个儿子,没有正式工作,四处打工挣不了多少钱。他发现村里还有不少适龄青年存在这种现状,于是他向公司领导反映了这一情况。
市公交总公司根据三支树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独特的”就业帮扶措施,凡是有本村户口的适龄青年,没有正式工作,并符合公交公司用工条件的,可以适当降低招收准入门槛。截至目前,三支树村已有10名适龄青年正在参加驾驶员培训,张兵还帮忙联系减免了部分培训费用,大大减少了村民们的经济负担。待培训合格、通过实习期后,就能上岗,工资和待遇都不错。
“家里只要有一个人有份稳定工作,整个家庭的收入就有了保障,就能有效遏制返贫。”张兵说。
2018年,张兵在三支树村扶持发展“以奖代补”养羊产业,引进了扶贫羊,他还为刘花女送来了4只基础母羊,政府每只补贴1000元。刘花女家曾经养过羊,有经验,自从养羊后,她家的日子逐渐好起来,2019年年底,刘花女家实现了稳定脱贫。
“多亏了张书记,经常来看望我们,不仅给我们送来了羊,让发展产业,还帮助娃娃找工作,现在儿子正在参加培训,希望他能早日拿上驾照,有个稳定工作,我也就放心了。”刘花女说。
精准扶贫,重在因人施策、因户施策。张兵立足三支树村的实际,对无劳动能力的落实社会兜底政策及资产收益分红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落实公益岗位或支助发展生产,调整原有的资产收益项目、落实产业扶持项目,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实现稳定增收。
正是由于坚持将“精准”二字贯穿脱贫攻坚始终,三支树村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工作,如今18户28名贫困人口已全部稳定脱贫。
张兵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乡村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现在,三支树村村民逐渐富了起来,村子也美了起来。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张兵自参与扶贫工作以来,把责任扛在肩上,用双脚丈量民情,用行动温暖民心,在扶贫这场大考中,他步伐笃定、信心满满。(首席记者李海珍 通讯员赵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