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 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瓜藤”记——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吉林嘎查民族一家亲携手奔富路
内蒙古新闻网  20-06-12 15:59  【打印本页】  来源:赤峰日报

  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吉林嘎查东侧,卧着条一字型的山梁,生活在山梁脚下的牧民们,把长长的山梁比作一根瓜藤。于是,“瓜藤”的山名叫了一代又一代,民族团结这根“藤”缠绕着这个牧业嘎查一年又一年,富民强嘎查的“瓜”结了一茬又一茬。藤儿牵着瓜,瓜儿连着藤,这个含蒙、汉、满、布依四个民族的嘎查,靠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瓜藤”,使各族农牧民团结一心、亲如一家,换来穷根带泥拔起,富根深深扎下。绵延的“瓜藤山”,见证着吉林嘎查民族团结进步和由此带来“一藤多瓜”的喜人变化。

  育“藤”

  坐落在哈通河畔的吉林嘎查仅有70年建村史,嘎查牧民没有“老地户”,全部来自天南地北。过去,由于村情复杂,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矛盾纠纷频发,上访告状颇多,富民强嘎查步伐缓慢。

  2018年3月,嘎查来了位年轻的党支部第一书记布和,他是旗教育局幼教股副股长。布和走马上任便开始了解嘎查情况,他发现这个蒙古族人口占60%的嘎查竟连个敖包也没有,每逢蒙古族祭祀节日,都与相邻嘎查合用一个敖包。他灵机一动,何不建一处属于吉林嘎查的敖包,通过开展集体祭祀活动,为各族群众沟通交流搭建桥梁。

  布和的建议在嘎查一呼百应,很快,中间1座大敖包、两边6座小敖包拔地而起,取名“团结敖包”。去年,“团结敖包”又增加了6座,一共13座敖包赫然出现在吉林嘎查。2018年第一次祭祀活动,有三百多人参加,不少外地务工人员都赶回来了,嘎查破天荒有了大家庭气氛。

  于是,每逢祭祀活动,嘎查四个民族的男男女女齐聚“团结敖包”,按照蒙古族的礼仪集体祭祀。嘎查有了祭祀、交流和娱乐场所,大家变得越来越亲近。

  去年10月,牧民六十八的房屋被列为危改项目,要求自己建房。他在拉运梁柁时突遇翻车,腿被砸骨折,在医院治疗十多天后才出院回家。他一进院不禁愣住,房子已经建好了。原来是各族乡亲们主动帮他把新房建了起来,六十八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9年大年初一,蒙古族牧民喜友家的房子因电路问题突然着火。嘎查各族牧民立即赶到现场一起扑火。火扑灭了,各族群众的情也更浓了,大家坚信四个民族一家亲,团结才能富吉林。

   结“瓜”

  团结聚财气,家和万事兴。延伸到家家户户的民族团结之“藤”,结出了丰硕的富民强嘎查之“瓜”。嘎查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产业发展红红火火,脱贫攻坚旗开得胜,全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由于嘎查地处草原深处,少数民族剩余劳力无业现象比较突出。镇和嘎查围绕就业和创业两大主题,先后在嘎查少数民族中聘用生态护林员、村级保洁员等,受益群众每人年增收万元左右。2018至2019年,通过京蒙对口帮扶落实公益性岗位10个,受益群众人均年增收4000元。嘎查各族牧民在产业脱贫上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门路。

  牧民拧成一股绳,抱团上进创大业。嘎查组织妇女学刺绣,并挑选优秀者参加旗里的刺绣作品大赛,罗利拉是布依族,她跟家人在外务工,听到消息后赶回来参加学习和比赛,并成了刺绣能手;女牧民斯钦图雅办起了斯钦图雅民族手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吉林嘎查扶贫基地,安置7名贫困人员做学徒工;合家欢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帮扶两名贫困牧民脱贫的同时,还协调安置一名应届毕业生做幼教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主要成员的吉林嘎查面食加工厂,举办了中式面点培训班,牧民制作的牛奶糕点、粘豆包等走俏市场……

  草原上的牛羊再多,只有合群才能肥壮;蓝天上的云朵再白,只有积聚才能酝酿雨滴。各族群众抱成一团,恰似牧民心中的牛群和羊群、蓝天上的滚滚白云,带来的是财富,洒下的是甘霖……(记者 邵涌河 特约通讯员 麻国栋)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