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内蒙古】内蒙古荞麦如何实力“圈粉”?
内蒙古新闻网  20-06-19 10:06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内蒙古是我国荞麦主产区,也是优质荞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250至300万亩,每年出口荞麦2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

  内蒙古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明显,为荞麦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施佳丽 韩雪茹

  “味道是顶好的”

  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之中。

  穿梭在呼和浩特市的大街小巷,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一家饸饹店。这里的饸饹,大多以荞麦面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故色泽鲜亮、口感筋韧。再配一碗滋味绵长的羊肉汤,挑一筷子入口,面香浓郁、回味悠长。

  饸饹店多数铺面不大,三五张桌子靠墙摆放,也没有考究的装修。对于第一次光顾的人而言,不会想到这里竟然隐藏着让人叫绝的美味。果不其然,冯安初尝饸饹,就被它的味道惊艳到了。“味浓而不烈、味香而不艳,恰似内蒙古人的性格,质朴坚韧。”他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冯安,浙江台州人,一直从事餐饮相关工作,品尝到荞麦美食是这次内蒙古之旅的意外收获。凭借对食物烹饪的敏锐洞察,以及对食材极尽挑剔的味蕾,他对荞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番了解后,他认为,人们对膳食结构追求返璞归真,已逐渐认识到多食五谷杂粮的好处。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荞麦兼有低糖、高营养等特点,满足了现代人既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健康的要求。同时,荞麦也被称为净肠草,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是不可多得的药食同源之物。

  返回浙江时,冯安特意带了一箱荞麦面条,准备让家中父母尝尝鲜。然而,当老父亲看到荞麦面条后,却大呼亲切:“这个面条我十几年前就吃过。因为它的颜色微微发黑,我印象深刻,吃起来味道是顶好的!”

  原来,老冯年轻的时候是个养蜂人,每到油菜花开的时候,他都会带着他的一车蜜蜂去呼和浩特市武川县采蜜。“那个时候不富裕,吃的东西也不多,荞麦面条被当地人奉为食中上品,我就老买这个黑黑的面条吃。”老冯回忆道。美食带来的喜悦,往往会长久储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一旦被重新激活,就会令人欢喜无比。

  不仅是荞麦面条,冯安现在还热衷于购买各种各样的内蒙古荞麦产品。“我经常从网购平台购买荞麦美食,从荞麦米、荞麦面到荞麦蜂蜜、荞麦茶,只要家里人喜欢,我都会买回来尝尝。”冯安说,“这几天,我又网购了几个荞麦皮枕头。这种用荞麦皮做的枕头,可是在几千年前就流行了,一点也不比乳胶枕差。”

  如今,冯安全家人已被内蒙古荞麦实力“圈粉”。那么,这小小的荞麦蕴藏着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探一探。

  芬芳出自“深闺”

  “坡远花全白,霜轻实更黄。杵头麸退墨,皑齿雪流香。”水的味道,土的味道,阳光的味道,成就了内蒙古荞麦的味道。

  秋日,当你乘车经过通辽市库伦旗广阔的田野,向窗外极目远眺时,你会被一幅极其绚丽动人的画面吸引:在绿浪起伏的大地上,白里透出些粉红的荞麦花漫山开放,美不胜收。

  在这里,荞麦找到了最舒适的“家”,并生息繁衍上千年。内蒙古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明显,为荞麦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谚有言:“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正是荞麦这种生长期短、耐旱耐瘠的特性,才决定了它能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获得比其他作物更高的产量。

  芬芳出自“深闺”,得天独厚的造化之美铸就了内蒙古荞麦的独特品质。内蒙古是我国荞麦主产区,也是优质荞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250至300万亩,每年出口荞麦2万吨左右,居全国首位。如今,内蒙古荞麦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东南亚、欧美市场。

  在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景辉看来,内蒙古荞麦“走红”在于它无污染的种植环境和优越的品质。“荞麦富含芦丁、维生素及硒、钙、镁、铁等多种营养物质,有降低血糖、血压、血脂、胆固醇及抑制肿瘤、预防冠心病等作用,被誉为‘21世纪人类理想的功能性食物源’。”刘景辉说。

  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库伦旗被称为“中国荞麦之乡”。2006年,库伦荞麦通过“原产地商标”认证,成为内蒙古获得认证注册的农产品首枚原产地认证商标。2017年,库伦旗荞麦粉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参展农产品金奖”,成为内蒙古5个获此殊荣的产品之一。

  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内蒙古荞麦虽算不上主食中的耀眼明星,但它散发出的魅力,如同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滋养着数以万计的人们。

  


[责任编辑: 李慧宁]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