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会救助铺就温暖回家路——牙克石市救助站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
内蒙古新闻网  20-06-23 09:57  【打印本页】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在6月19日全国第八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之际,牙克石市救助管理站开展“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救助寻亲合力,提高救助管理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增加社会公众了解救助、关注救助、参与救助的热情。

  救助寻亲服务工作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心、走失家庭迫切期盼的民心工程,也是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今年“开放日”活动以“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为主题。牙克石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单、救助联系卡等方式进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政策法规和救助寻亲服务等宣传工作。活动当天,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还得到了一个好消息,5月25日从河北衡水接领回来的受助人员孙凤霞(化名),在多部门联动帮助下,找到了失散22年的家人。

  孙凤霞因患有精神疾病,刚到救助管理站就被工作人员送到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救治,后因综合疾病又被送到牙克石市人民医院医治。救助管理站还指派了一名护工专门照顾她。在此期间,工作人员一直没有放弃帮她寻找家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牙克石市牧原镇派出所的大力帮助下,找到了老人的原始户籍信息,并联系到了老人的儿子。6月20日,孙凤霞的儿子带着老人户籍注销前的原始户口本来到医院,准备接老人回家。因为母亲已离家22年,能再次和母亲相见,老人的儿子非常激动。孙凤霞见到家人,也激动地和家人拥抱。

  离别前,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为老人的儿子认真细致地介绍老人服用的每一种药的用法用量及日常照顾老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虽然相处不到1个月的时间,孙凤霞却已经和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有了很深的感情,临走时依依不舍。救助管理站站长王保对她说:“因为有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才能把你接回家乡,帮你找到家人。”

  多年来,牙克石市救助管理站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管理,文明接待、热情服务,24小时值班,向求助人员无偿提供能满足其基本健康和安全需要的食物和住处。同时,帮助受助人员与其亲属或者流出地民政部门联系,对查明住址的受助人员,采取适当方式让他们及时返家。对未成年人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救助对象,实施主动救助和帮教。对在站内突发疾病的求助流浪乞讨人员及时送医院救治。

  此次牙克石市救助管理站“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旨在向社会宣传正能量,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方式方法,使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救助工作,增强关注救助工作、参与救助工作的热情。大爱寻亲,温暖回家,让社会救助成为在外流浪乞讨人员回家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记者 张莹)


[责任编辑: 杨晓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