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才”脱贫记
内蒙古新闻网  20-06-23 16:10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一张方桌一支笔,小酒微醺助兴起,妙手挥毫蝴蝶字,赋诗一首心头喜。笔者走进突泉县宝石镇宝山村陈英奇的家,“致富不忘党恩”的蝴蝶字,乡土气息浓郁的打油诗,诉说着对惠民政策的无比感恩和脱贫致富后的万分欣喜。借着酒劲,陈英奇讲起了他脱贫的故事和生活的变迁。陈英奇出身农民家庭,从小就喜欢画画、文学,是村内有名的“神童”。长大后的陈英奇出落得眉清目秀、身材高挑,一手漂亮的蝴蝶字赏心悦目,偶有所作的打油诗也让乡亲们刮目相看,“秀才”这个雅号也不胫而走。

  到了成家的年龄,陈英奇和其他年轻人一样,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小日子也过得殷实而幸福。可没想到满心期盼迎来的两个孩子都患有先天脑瘫,这让陈英奇一家人的心情跌入谷底,巨额的医疗费和抚养费让这个小家庭债台高筑,夫妻二人也对生活逐渐失去了信心。

  宝山村“两委”班子成员先是帮助两个孩子做残疾鉴定,落实残疾人补助政策,又把这一家四口纳入了低保,能想的办法、能落实的帮扶措施都给这一家人落到了实处。精准扶贫工作伊始,村“两委”成员首先把陈英奇一家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用政策资金为其购置了4头肉牛。目前,这些牛膘肥体壮、长势可人,加之肉牛养殖的可期利润,陈英奇两口子又重新燃起了希望。经过精心饲养,肉牛目前已发展到11头,价值近20万元。村“两委”还为陈英奇一家落实了生态扶贫政策,陈英奇每年的护林员工资有1万元,小日子日渐富裕,陈英奇夫妇二人脸上绽放了久违的笑容。

  陈英奇逢人就说,是党的惠农政策帮助了他,是服务为民的干部感动了他,这个恩情永生不忘。乡亲们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陈英奇总是尽其所能伸手相助,村“两委”开展的工作他第一个支持,垃圾分类处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农民夜校等工作中,他都是既当战斗员又当宣传员。用宝山村党支部书记常玉军的话说,陈“秀才”已经从全村的负担变成了典范。(刘玉良)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