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扎赉特旗巴彦扎拉嘎乡温都尔村有这样一位年轻人,村里人提起他都会说他有点“傻”。因为五年前他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搞起了乌鸡养殖,他就是陈建钧,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着80后党员的人生价值。
夏季的温都尔村翠绿喜人,在扎赉特旗鸿德乌鸡养殖孵化专业合作社南面的杏树林里,陈建钧正在忙着给鸡添食加料。这片杏树林,可以说凝聚了他全部的心血,也寄托着乡亲们的脱贫希望。2015年春节,在深圳工作的陈建钧回乡探亲,看到村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感到十分揪心。经过深思熟虑,陈建钧决定返乡创业,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儿干,还可以有钱挣,最重要的是可以让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我小时候家里就特别贫困,学业基本是通过邻里的帮助和好心人的资助完成的,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等我长大了,有能力了,一定要把这种爱心传递下去。”扎赉特旗鸿德乌鸡养殖孵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建钧坚定地说。要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必须有产业支撑,头脑灵活的陈建钧,在家乡四处可见的杏树林中发现了商机,萌生了发展林下养殖的想法。
早年间,陈建钧发现,每年都有城里人来村里购买土鸡蛋,当时他就想,能不能把农村的原生态的绿色食品做成商品,再卖到城里,这样大家就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渠道。于是他联合家乡9名返乡青年承包了300亩闲置退耕还林地,成立了扎赉特旗鸿德乌鸡养殖孵化专业合作社,开始了林下生态散养乌鸡的扶贫创业之路,并注册了“草原弘德”商标,目的也是要让自己时刻牢记父老乡亲的恩德。
温都尔村村民吴银山原来和妻子一直在外打工,只能将两个孩子交给家中的老人照顾,自从加入合作社后,陈建钧帮他们发展订单养鸡,使他们足不出村就能挣钱养家。“陈建钧手把手地教我们,现在我们养起鸡来比较轻松,在产出回收各方面都有保障,收入也非常可观。”吴银山说。
笔者得知,合作社为村里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200只鸡雏,3个月后以每只80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最近,贫困户王万水有了近1万元的收入。虽然王万水夫妻都是聋哑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心情,但是对于陈建钧的付出和努力,他们时常竖起大拇指表示感激。
目前,合作社共有成员160户,户均增收5000元到2万元不等。借助京蒙扶贫协作平台,陈建钧与北京市丰台区和京东商城扎赉特农特馆达成合作协议,让“草原生态鸡”品牌“飞”进了首都市场。巨大的市场、稳定的销路让合作社成员对发展乌鸡养殖信心倍增。“近几年来,我们合作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逐渐在发展壮大,我们也非常有信心,一定会把乌鸡养殖产业做好做大,争取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陈建钧信心满满地说。(白玉亮冯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