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时评】直播带货要注重“结果导向”
内蒙古新闻网  20-06-23 16:3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线下实体店销量下跌,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销路难以打开,由此催生本地电商持续发力。借电子商务东风,各地纷纷打领导带货、名人带货的牌,探索线上经济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直播带货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一些地区将直播带货变成个人秀场,形式主义的苗头凸显,销量注水、数据造假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播带货逐渐脱离了“结果导向”,演变为一场表演。

  近日,安徽省网信办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的通知》,从纪律要求、程序规范、产品准入、质量把关、传播监管等方面,为领导干部开展网络公益直播活动“立规矩”。在直播带货蓬勃的当下,安徽省网信办能够先行先试,为领导干部服务电商、服务产业提供根本遵循,无疑值得肯定。

  直播带货,直播是形式,带货是根本,无论是各地逐渐开放的地摊经济,还是发放消费券,根本在于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疫情冲击下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振信心。直播带货取得成绩的衡量标准最重要的是对地区品牌的宣传程度,即产品销量、地区知名度的提升。如果直播过程中,能够起到塑造领导干部形象、拉近党群关系、宣传方针政策的作用当然更好,但如果把直播带货当成了“网络政绩工程”“地区经济实力的数字竞赛”那就失去了本意,也不会真正意义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脱贫攻坚要一手抓生产抓供给,一手抓市场抓消费,两手都要硬。产业、电子商务无疑是沟通二者的重要桥梁,但如何真正让电商“落地”,让直播带货真正促进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就需要相关部门脚踏实地践行为民情怀,把力用在做大做强新兴业态上,在本地区上演一场脱贫致富、产业振兴的“大直播”。(李慧宁)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