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以来,连续作战126天,日均工作9.5小时,查验旅客1700余人次,验放发烧发热、疑似感染旅客70余人次,41次与病毒“面对面”交锋,“90”后蒙古族民警焦阳在战疫日记里写道:没想过当英雄,只愿做守护国门的一束微光。
焦阳是驻守北疆国门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在满洲里公路口岸执勤六队工作,从事边检执勤工作近7年来,“零差错”查验旅客8.5万余人次,他对前台验证工作可谓是“门儿清”。转隶前的一次全区边检业务竞赛,凭借6项考试6项满分的成绩,焦阳一举夺得“大满贯”奖杯,成为了同事眼中的“MVP检查员”。
焦阳常说,守的是国门,护的是百姓。春节前后,国内疫情四起,满洲里口岸依旧人头攒动。“队长,让我去出境(查验)吧,我有信心完成好任务。”焦阳主动请战到当时风险最大的出境前台验证岗执勤。大年初一上午,焦阳像往常一样佩戴好防护装具,将旅客引导至验证台前排队受检。排在最前面的一家人,丈夫是中国人,妻子是俄罗斯人,携行两岁大的孩子。接取护照、人证对照、询问信息、认真核实、盖章放行,焦阳目光如炬,严格执行查验程序,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然而,意料之外的“错漏”还是发生了。没过几天,春节当天与焦阳正面接触的三名旅客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焦阳作为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直面”病毒的第一人,被迫进行医学隔离观察。“我防护措施做得很好,肯定没有问题,放心吧。”领导和同事纷纷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焦阳却反过来安抚大家的情绪,为一线战“疫”的同志加油鼓劲。那段时间,这个率性开朗的蒙古族小伙子在电话、微信里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隔离过后,我还要和兄弟们战斗在最前线。
4月初,北疆边城满洲里疫情“防输入”阻击战进入“白热化”,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成立党员先锋抗疫专勤突击队。“我对党旗宣誓,向组织请战,抗击疫情我绝不后退……”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满洲里口岸的上空。面对境外疫情快速蔓延的新形势,焦阳再次请战参加专勤突击队,在“疫”线连续作战。“不必紧张,我来引导你完成入境手续。”“无症状旅客跟我来这边填写入境单。”不知不觉中焦阳嗓子早已喊哑了,汗水一滴滴地从脸颊滑落,护目镜上早已“雾气腾腾”……天亮前的6个多小时,焦阳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忙前忙后一刻不敢停歇。
“查验外籍司机时要注意,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核实人员信息,快、准、严缺一不可。”工作中,焦阳很谦逊,他常利用晚饭后的休息时间,与入职不久的见习新警围坐在一起,询问他们的思想状态、学习监护执勤岗位工作要点。焦阳也会发脾气,一次他和徒弟韩超一同执勤,发现韩超防护服外层手套已经松开脱落,他极其严厉地斥责了韩超,并立即向队领导反映情况。韩超一脸委屈地说:“师傅,你都是要结婚的人了,怎么还打小报告呢!”
焦阳常和同事们讲起他与未婚妻的爱情故事,却从未提及因为疫情推迟婚期的事。焦阳的未婚妻王晶,是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学校的一名人民教师,两人经历5年爱情长跑和异地恋情,终于在2019年情人节修成正果牵手领证。原定今年2月14日举行结婚典礼,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个浪漫的计划。线上家访、线下授课,复学以来,王晶的工作压力很大,有时候累了一天回到宿舍想和焦阳说说话,打过去的视频电话往往是“嘟嘟嘟”无人应答。5·20那天,焦阳问她想要什么节日礼物。“我只希望你回来陪陪我。”王晶说。婚期拖了近半年,王晶的心里承载了太多的心酸和无奈,但她从没有因此闹过情绪,一直默默支持着焦阳。
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焦阳在抗疫前线持续作战的源动力。“咱妈最近工作忙,你没事多去看看。”“有我在呢,放心吧。”焦阳的母亲是奋战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一名党务工作者,疫情期间,面对医院纷繁复杂的党务工作,她始终奋战在一线,圆满完成了人民医院两批援鄂医疗队的服务保障任务。“儿子,你也是党员,你知道该怎么做。”“妈,儿子绝不会给你丢脸。”
时至今日,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继续把外防输入作为重点任务,持续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焦阳和他的战友们依旧在满洲里口岸的各个卡口站岗执勤,前台查验、车辆分流、应对突发、协助护送、核查登记。这个土生土长的蒙古族“90后”,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蒙古马,总是冲在最前方直面困难风险,总是把乐观和坚毅带回到抗疫队伍中……
清晨的曙光透射过巍峨的满洲里国门,映衬在党员突击队员洁白的防护服上,一束束微光汇聚成夏日灼灼的骄阳,筑起一道抵御病毒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卢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