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顺风,徐阿姨!(附救治纪实)
内蒙古新闻网  20-06-26 20:20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

  温暖回家路

  今天(6月26日)一早

  境外输入危重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

  徐女士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

  医护人员的陪同下

  从呼和浩特启程返回郑州

  生命的礼赞,英雄的颂歌

  ——境外输入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纪实

  未知的开始

  3月26日,由法国入境的新冠肺炎患者徐女士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住院治疗,该患者年龄偏大,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并且家人在外地也因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而隔离治疗,徐女士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非常大,导致病情不断加重。

  3月30日,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医院迅速指派重症医学科王泽想主任及6名护士组成救治小组进入应急隔离病房,全面负责患者的治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孙德俊院长当晚派呼吸治疗师刘渊携带呼吸支持设备到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共同救治患者。自治区专家组每天都要通过远程会诊平台为她进行会诊。

  4月2日,患者病情继续进展,自治区卫健委指示成立重症治疗小组全力救治患者,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张硕副院长带领4名医务人员与来自内蒙古人民医院的7名医护人员一起组成了11人重症治疗组。

  ▲为患者做好床旁监护,时刻监测生命体征

  努力的转机

  4月8日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经专家组会诊建议立即启动有创通气治疗。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年轻的麻醉科医师赵宇昕,在隔离病房穿着三级防护,顶着巨大压力完成了这次高风险的气管插管工作,开启了长达22天的有创通气治疗。

  ▲赵宇新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

  艰难的救治

  4月10日,为了有效评估患者病情,18名医护人员携带着呼吸机、监护仪等十多件设备,保护着支持患者生命体征的4条管路和7个管泵,靠着人抬肩扛小心翼翼地步行近200米,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危重型患者CT检查。

  ▲保护患者去做CT检查的路上

  患者进行CT检查的时候呼吸治疗师尹东和医师张文凯主动穿上铅衣留在患者身边监测生命体征。

  ▲准备为患者进行CT检查

  为了救治患者,重症团队长时间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由5名男同志组成的治疗小组,克服了患者肥胖、气管插管堵塞、频繁躁动等困难,每天都要多次进入病房进行吸痰、评估、翻身,每次都要工作至少2个小时,在所有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团队实现了连续15天俯卧位通气,单次最长26个小时的记录。在整个俯卧位通气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一处皮肤破损、一次管路意外。

  在患者最危重的时刻我们的医护人员对患者不离不弃,24小时守护在身边,最困难的时候患者一天排便达到15次,每次排便后我们的护士都会认真的进行皮肤护理,在气管插管镇静状态的22天中,患者全身皮肤没有一处破损和感染。

  生命的守护

  4月29日,患者的肺部情况稳步改善,各项指标平稳,经多方会诊后为患者拔除了气管插管、使用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经过2天的观察患者情况稳定,正式脱离有创通气治疗,在她的身边是整整守护了22个昼夜的医务人员。

  ▲为患者洗头

  ▲安抚患者情绪

  在经历了呼吸衰竭关、感染关以及极度焦虑关后,徐女士终于起死回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5月26日下午3时,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应急隔离病房医务人员工作区、患者病室,人们在热切地等待一个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自治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专家组组长孙德俊院长宣布:“徐女士达到出院标准”,话音刚落,热烈的掌声从四个不同空间不约而同地响起。63岁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徐女士,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把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早早坐在轮椅上,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她泪流满面,“谢谢,谢谢!是内蒙古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患者救治的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与来自内蒙古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先后组建了2个重症治疗团队,累计投入51名医护人员专职救治、照顾这名危重症患者。重症团队每日分析研讨患者病情,进行远程会诊,调整治疗方案,24小时守护在患者身边。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医技辅助、行政后勤全力进行保障工作,医技人员24小时值班完成各类检验检查,器械药剂总务部门每天为患者采购治疗必须的药品、耗材、护理用品。

  为了救治这名患者,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先后紧急为应急病房调入了有创、无创呼吸机、气管镜、血气分析仪、生化仪等十余件大型设备,甚至在隔离区内重新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实验室能够完成各种理化和细菌学检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也积极帮助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先后调入了高端无创呼吸机、ECMO等设备进入应急病房,2家调入的设备总额近2000万。

  在这些救治患者的医务人员身后还有着四点半起床准备早餐的大姐、五点半起床开车送医护人员上班的大哥、还有一趟一趟送餐到病区的保安大哥们......

  ▲为患者配送可口餐食

  ▲大家激动的等待一个消息——患者达到出院标准

  筑起回家路

  徐女士达到出院标准,继续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进行了一个月的隔离观察和呼吸康复治疗,医护人员帮助她改善肺功能、提高气道廓清能力、改善氧合能力、提高身体活动能力。根据患者康复情况,为保障其安全返回郑州市,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多方联系协调,为患者徐女士制定了安全的转运方案。特派出1台救护车并配全相关设备与物资,指派两名司机、一名医师和一名护士全程保障转运工作、监测患者生命体。

  转眼间,患者徐女士送入我院治疗三个月,紧张而忙碌的救治,医护人员忘记了时间、星期几、几号,也忘记了恐惧与不安。但他们从始至终没有忘记的是努力救治病人,为新冠患者铺就一条康复回家之路。救治的这段过程,医护人员中最长的有两个月没有回家。老人去世不能送别,孩子生病无法照护,面对家人、面对亲情,此时的他们也想要说声抱歉,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也是他们的职责,不管多久、不论多难,也要坚持,相信为患者铺就的康复回家之路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宽!

  ▲医护人员与徐女士合影

  三个月救治的日夜里,医护团队共同经历了患者病情过山车般的几起几落,所有人都已经亲切称她为“徐阿姨。他们忘不了在最危急的岁月里,徐阿姨醒来的时候拉着他们的手,“救救我,不要放弃我!”的请求;他们更忘不了自己曾经对徐阿姨说“放心吧,我们一定治好你”的承诺,只愿阿姨回家一切安好!

  ▲患者手写感谢信

  盛夏已至,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裹在臃肿防护服里的他们携手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医疗,更是一场战役。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还在继续,我们也一定坚守岗位,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

  每一名医护人员都践行着

  使命、责任与担当

  彰显出英勇无畏、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牢固防线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