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吾素村天喜种养合作社种植旱地有机红皮小麦等,周边47户农民每年可得到土地流转入股红利2000元
引进天创公司种植黄芪,实现了当地农民10000亩土地的集中流转,村民每年可获得土地承包利润200万元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创办天喜自驾游基地,吸引贫困劳动力到基地打工,增加村民的务工收入
建立万只羊养殖基地、扶贫猪养殖基地,发展蛋鸡养殖,拓宽增收渠道;利用石宝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
一排排精细化养殖场房拔地而起,一垄垄黄芪绿苗争相生长,一座座农家小屋窗明几净,一条条乡间小路整洁亮丽,如今的石宝镇,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在市级包联领导、包联单位的大力推动下,达茂旗石宝镇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一幅勤劳致富、生活和美的新农村画卷在石宝镇徐徐展开。
温都不令村位于石宝镇西部,以种养殖为主,多年来,因种养殖规模小、成品质量参差不齐、销路不稳定,村民们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2019年,在包联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和石宝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利用村委会闲置资源新建了林下生态养猪项目,以“合作社+贫困户+集体经济”的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增加收入,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这150亩榆树林,我们和市政府办公室派驻的扶贫干部李文忠考察调研了好久,最后决定建了这个林下生态养猪项目。”村委会主任韩立华高兴地说,“这个项目已投资50多万元,准备购进梅香猪200头,第一批经过隔离的21头猪已开始饲养,预计8月份分批出栏销售。按出栏140头、每头200斤、每斤28元的价格算,全年销售收入可达到78.4万元,第一年纯利润37.8万元。在确保入股户股金的8%分红外,24户国贫户每年可分到600元带贫金,同时增加集体收入约4—5万元,实现稳定脱贫。”
脱贫攻坚,农民增收是核心,产业发展是根本。近年来,在市级包联领导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江涛的帮扶指导下,石宝镇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在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方面都实现了新发展。腮吾素村天喜种养合作社种植旱地有机红皮小麦、莜面、荞麦,周边47户农民每年可得到土地流转入股红利2000元;引进的藜麦、辣根种植收入可观;2015年引进天创公司种植黄芪,实现了当地农民10000亩土地的集中流转,村民每年可获得土地承包利润200万元,从种植、加工到仓储,每年生产10个月,当地农民的劳务收入增加70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20000元;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创办天喜自驾游基地,吸引贫困劳动力到基地打工,据了解,一个妇女劳力一年可收入26000多元,切实增加了村民的务工收入;壮大发展养殖业,建立万只羊养殖基地、扶贫猪养殖基地,发展蛋鸡养殖,种植各种花卉,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利用石宝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户自产的纯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石宝镇的农户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石宝镇农民彻底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腮吾素村贫困户白俊激动地说:“赵江涛市长三年来经常询问我的生活、生产、就医情况,和我一起算收入账,帮助我们依靠养殖业、扶贫资产收益项目和公益性岗位等实现脱贫,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
“石宝镇全镇有贫困户340户、660人,在2019年全部顺利脱贫摘帽,这得益于帮扶领导、驻村干部、帮扶单位凝心聚力、千方百计帮助我们打好扶贫产业这张‘王牌’。”石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长春说。
老百姓脱了贫日子过美了,但包联领导、包联单位没有停下帮扶的脚步,为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想了不少办法。2017年,整合各类资金近1000万元,完成了村级公路道路硬化等项目实施;2019年,落实专项扶贫资金150万元,完成600平方米的腮吾素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任务,石宝镇腮吾素村村容村貌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面对这场必须取胜的脱贫攻坚战,石宝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做细做实脱贫攻坚收官工作,巩固和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勇前行。(通讯员原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