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20年最火的经济名词,那非“地摊儿”莫属了。
随着李克强总理在烟台为“地摊经济”点赞和中央文明办今年不再把占道经营等行为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两条重磅信息的助推下,地摊儿这个充满着市井和人间烟火味的词儿一下子从略带贬义的词汇变身了热门经济词汇,并引发了上至专家学者,下到市民百姓的讨论和热议。现在的地摊儿已经从要不要摆的问题变成了怎么摆的问题。
地摊儿之前之所以略带贬义,无非是存在为价格低廉而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占道经营影响市容、产生噪音、废水、垃圾等诸多问题,这些现场从表面上看的确与文明城市的形象不匹配。但不可否认,地摊儿也有摆的好的,如泰国的铁道市场、水上市场、欧洲的跳蚤市场和我国的诸多知名美食街夜市,不但创造了就业,更吸引了游客,打出了知名度。由此可见,规划、管理和服务是做好地摊经济的三驾马车。
地摊儿经济放开了,但不代表能一拥而上,无序发展,而是需要有科学的规划。什么地段儿适合摆设地摊儿,地摊儿经营种类如何划分,地摊儿经营者如何管理……这些问题都需要有科学有效的规划,明确的管理,确保地摊儿经济在客观可控范围内发展。
与此前一刀切的禁止相比,如今的放开对包括卫生、防疫、工商、税务和城管等多个部门来说,工作量显然将大大增加。但杂货摊位杜绝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摊位防范食品安全隐患,地摊儿市场杜绝过度扰民、污染和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既是事关百姓民生的大事儿,更是地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的关键。在这些关键问题上,管理依然不能放松,对不法者的执法不但不能手软,反而应该更严格。
做好服务是发展好地摊经济的关键。纵观地摊经济发展的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有强有力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作为保障。从各种证照的办理到水电等配套,从业务指导到技术资金支持,都需要包括人社、就业、工会等更多的政府部门和群团组织参与其中,这也将是政府转变职能的一个重要体现。
地摊儿经济考验的是一个城市和一个政府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更考验的是市民的文明和道德水平。如果一个城市的地摊经济做好了,虽然放开摆摊儿,但市容市貌依然整洁有序,那这个城市真的就可以配得上文明城市这个殊荣了。(李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