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考验的是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
内蒙古新闻网  20-06-28 10:4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5月26日晚间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介绍:中央文明办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消息一经发布,引发了社会极大关注,不出两周时间“地摊经济”一词成为热词,全民摆地摊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很多专家学者、普通民众表示,中央文明办文明城市创建新标准审时度势、接地气惠民生,留住了城市烟火气。

  我们经常讲,文明城市创建旨在“惠民、利民、乐民、便民”。当前,受疫情影响的最大群体莫过于中小微企业及其从业者,急需相对宽松的谋生环境的也是他们。对于临街店铺和小商贩而言,在适度管理的情况下扩大经营范围就意味着有了获得更多客源的可能;对于大批进城陪读、进城务工等临时就业者来说,适度放宽对流动摊贩、马路市场的管理就意味着多了一种可谋生手段;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些家门口的早市、夜市、摊贩,省去了“大商场”“大超市”开车、停车的出行烦恼,留下了“柴米油盐”“讨价还价”的市井乐趣。

  但不可否认的是,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摊贩会影响城市文明形象,比如说这些经营形态带来的车辆乱停乱放、餐厨垃圾乱倒、油烟排放污染、食客喧哗扰民、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确实不容忽视、需要严加管理。“地摊经济”要搞活,城市文明要守护,那就需要城市管理、市场管理、卫生健康部门准确把握政策,积极主动引导,要管但不搞“一刀切”,要放也不搞“大撒把”。要通过协调解决小门店的实际经营困难,合理规划马路市场开放区域和时段,协助流动摊贩办理经营许可证和健康证,强化群众卫生健康知识宣传,重新制定城市管理服务规范等,切实把该管的继续管好,把能放的全部放开,以管理的人性化、科学性,适应政策调整,回应民生需求。

  “地摊经济”小业态连着扩大消费、就业生计等大民生,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智慧。(李娜)


[责任编辑: 张睿]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