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吨粮田”里“挖金”
内蒙古新闻网  20-06-29 11:17  【打印本页】  来源:兴安日报

  正值万木吐绿、花开乡野的季节,科右前旗大石寨镇永丰村的一个山坡上,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只见两位老汉正有说有笑地在林果地管理刚刚栽下的中药材。

  “一亩中药材能卖多少钱啊?”面对笔者的提问,村民高建华接过话茬说:“这地里栽植的是赤芍,5年就能卖,折算起来,一亩地一年能收入2万元。”

  这个深藏大山腹地的“灰姑娘”,由于土壤肥沃成为远近闻名的“吨粮田”村,一亩地纯收入稳定在700元左右。村民没有大富也不算太穷。大石寨镇派驻永丰村驻村工作队驻村后,“吨粮田”村以种植中药材为破题,乡村振兴路上步稳蹄疾。

  带领村民种植中药材的玉广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高玉广正在筛选药材种子:“这些药材种子都是去年收获的,筛选完后就可以种了。”高玉广用手遥指村庄后山坡上那片药材苗,“近几年药材地成效逐步显现出来了,一亩药材地可卖花、卖籽、卖根,纯收入最少也得在2万元左右。”

  同行的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党支部书记梁子强告诉笔者,永丰村有90%以上的村民选择地膜覆盖种植玉米,覆盖了全村70%以上的耕地,收入虽然稳定,但想增加收入却很难。偶然机会,梁子强发现,种植中药材可增加收入,村民不用投入太多成本,只要规范管理就能发家致富。梁子强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把这个点子告诉村民后,结果却反响平平。原因是,大部分村民心里有落差,感觉这算不上“高大上”项目,在大家的印象中驻村干部们就该带领村民大干一番,怎么等来等去却又瞄上这中药材种植了呢?

  为了证明自己,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支持合作社种植中药材,并将贫困户挂靠合作社发展。经过三年种植经营,建档立卡贫困户伊显军种植的9亩中药材亩纯收入达到18万元,得到甜头的伊显军今年又扩大了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15亩。他说:“2017年就开始跟着合作社干,合作社技术人员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没费啥劲儿每亩地纯收入就比种植玉米高出一倍多。”同样挂靠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锁柱,将21.8亩耕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后,成为合作社“签约”工人,每年务工6个月,工资2万元。

  有了这一“尚方宝剑”,梁子强不用再苦口婆心地劝说村民种植中药材了,玉广种植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也由最初的20余亩发展到了如今的600多亩,3年时间种植面积翻了30倍。看到种植中药材收益较高,已有8户村民选择跟着合作社一起种植中药材。村民们也都开始自主“改粮换经”,向合作社订购中药材种子,打算明年也开始种植中药材,正是“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药材都是金”。

  “下一步,要将永丰村打造成中草药种植产业特色村,力争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特别是在中药材深加工、品牌注册等方面我们要下足功夫,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电商等平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引导村民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并形成发展新格局。”说起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梁子强自信满满。(时秀霞)


[责任编辑: 巴菊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