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看到大田里一辆蓝色的大型拖拉机牵引着起垄、覆膜机具,操作自如。令人惊奇的是,这辆拖拉机的驾驶室里一个人都没有,方向盘却可以有序转动,调节前进方向。听说田里有辆无人驾驶的拖拉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看热闹。“拖拉机能实现无人驾驶,多亏了北斗导航系统。”合作社理事长任宇说。
过去,农民种菜从育秧到起垄、覆膜,再到栽秧全靠人工,既费时又费工。2019年5月,双赢农机合作社建成了5000平方米智能化育苗工厂,不但解决了费时费工的问题,还实现了一年培育瓜果、蔬菜幼苗980万株的目标。
有了整齐划一的工厂化育苗,还得配套栽秧的农机具。任宇在原有起垄、覆膜机的基础上,尝试引进栽秧机。以前栽植30亩蔬菜秧苗需要农民25人,自从有了栽秧机,2个农民就够了,每亩省人工费75元。
为解决秧苗与垄背精确对准问题,任宇找来镇里10多名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开展起垄栽秧试验,并与山东一家企业取得联系,试用农业装备北斗导航系统。企业通过视频指导合作社工作人员安装调试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成功运行。在田间试用北斗导航系统时,农机手在驾驶室里设定参数,拖拉机开始在无人驾驶状态带动起垄、覆膜机运行,起的垄行笔直,垄与垄的间距也大小相等、十分均匀。在栽秧时,机器能丝毫不差地把秧栽在垄背中间。
“不用不知道,以前栽秧时,必须紧盯着垄背,一天下来盯得眼睛疼。现在好了,拖拉机装上了北斗导航系统,就像有了大脑和眼睛,很方便。有了卫星导航,就算天黑了,机器也能照样把活干好。”任宇感慨地说。最近,任宇计划开一个全镇北斗导航精准栽秧农机作业展示会,把这一项智慧农业技术向更多农民、更大范围推广。
记者手记:
1994年,我国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收官之星”直奔苍穹。至此,北斗全球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在林西县双赢农机合作社欣喜地看到,北斗导航系统在自治区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我们相信,随着全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导航系统在自治区现代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将会不断扩大,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深改变农牧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记者 李震宇 通讯员 徐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