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旧城村的不少变化都与王玥有关,他是旧城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从来到旧城村的那一刻起,王玥的使命只有一个: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洁白的屋墙、青灰的屋顶、整洁的街道、鸡鸣狗吠的烟火气,装饰了固阳县金山镇旧城村的早晨,宛如一幅动人的田园水墨画。
这几年来,旧城村的不少变化都与王玥有关,他是旧城村的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从来到旧城村的那一刻起,王玥的使命只有一个: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牢记初心
团结村干部增强凝聚力
王玥入党已有17年,在他看来,“为人民服务”并不是口号,他一直以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入党是先进的体现。”谈起入党初心,王玥说,他感觉入党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他想投身于党的事业,去奉献自己的青春。
2015年,他接受组织安排,来到旧城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也是他第一次常驻基层开展工作。
改变,从驻在村里开始。2015年驻村伊始,王玥迅速转变角色,与村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多方询问考察,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吃苦耐劳的精神给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王玥已然转变身份,适应了基层工作,找准了发挥自身价值的位置。基层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执行者,是党加强同群众联系的直接实践者。怎样加强村里党组织队伍建设,增强村里的凝聚力,带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这是王玥到村后思考较多的问题。
“刚来时,和村两委、包括工作队的沟通不顺畅,主要是因为工作节奏、沟通方式这些细节上的差异。”王玥说,这导致了刚来的前几个星期工作完成较为滞后。
“王书记刚来时,我觉得他就是个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没指望他能给我们多大帮助,但慢慢发现,在他的带领下,村子发生了很多变化,包括对上对下工作的衔接和老百姓对村委工作的支持程度等。”旧城村村支部书记杨国文如是说。
就这样扑下身子抓工作,狠抓党建强队伍,凝聚人心,凭着为民服务、俯下身子办实事的热忱,王玥赢得了村干部、老党员和村民的信任支持,提起他,村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村里的各项工作也走上正轨。
脱贫攻坚
发展产业助村民增收
“刚到旧城村时,村里农户一共2589人,光贫困户就有275户455人,国家级贫困户59户75人,让我感觉身上的担子特别重。”回想起刚到旧城村时的情景,王玥止不住感叹,“旧城村的情况同自治区大多数贫困村一样,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在经过大量入户摸底、专家集中会诊、两委班子反复研究论证后,他将项目拉动、企业带动和外力推动作为带领村民致富的主要思路。
王玥认为,产业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发动机。贫困群众想要早日脱贫致富,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项目拉动、企业带动和外力推动。建大棚养甲鱼,修路,搞养羊场……王玥发动身边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跑项目,找资金,让旧城村有了自己的产业。
2016年,旧城村建起了50个大棚养甲鱼,并试养南美对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品,每栋大棚能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并带动1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试养甲鱼成功后,王玥又瞄准了牛羊养殖。旧城村有养牛、养羊基础,王玥组织有养殖愿望的贫困户成立养殖合作社,贷款建起占地面积60亩的杜泊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二代标准化养殖基地,仅这一个项目,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现在,王玥正谋划着打造旧城村自己的羊头肉品牌。截至目前,旧城村的59户国家级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驻村这几年,王玥一直在为村里跑发展资金。随着新项目的不断引进,旧城村扶贫产业逐渐形成规模,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通过产业获利。曾经的贫困户闫连生说:“第一书记把致富产业‘种’在了贫困户的家门口,我们一定能过上稳定幸福的新生活。”(记者李楷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