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瑞俊是四子王旗司法局东八号司法所所长,驻东八号乡西河子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如今他的另一重身份是西河子村“村民”。
驻村不久,为了既能照顾3岁的孩子,又能更好地投入扶贫工作,乔瑞俊干脆把家从旗里搬到了西河子村,如今妻子、孩子,都随他住在西河子村幸福院。“原来对扶贫工作了解不多,下来以后才知道,工作量很大、很复杂,需要投入特别多的精力。孩子还小,两头跑搭照起来不太方便,所以就把家一起搬过来了。”乔瑞俊告诉记者。
驻村后,除做好工作队各项基础工作外,乔瑞俊还积极发挥自身特长,为老百姓排忧解难。驻村一年多,他访民意、察民情,足迹遍布西河子几个自然村的各个角落。
作为一名基层司法工作者,化解矛盾纠纷是乔瑞俊的长项。西河子行政村下辖的北太来永村,将一些撂荒的集体土地整理成了耕地,向外承包,每年有3.2万元的收入。可是这些钱要怎么分?在村人员和外出人员因为分钱发生了矛盾。乔瑞俊发挥特长,经过深入地实地调研了解后,组织村委召开村民大会,邀请村民代表商议解决办法。最终大家一致表决通过,矛盾得以妥善化解。为此,老百姓都竖起了大拇指。要做好驻村工作,就要对老百姓各家各户的情况十分了解。刚下去不久,乔瑞俊就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了解“东家短、西家长”,为开展好扶贫工作打基础。村民李继明有三个孩子,老大是男孩,正在上大学;两个女儿是双胞胎,2019年双双考上了大学。供三个孩子同时外出念大学,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真是负担不轻。眼看就要开学,李继明犯了愁。刚驻村不久的乔瑞俊,在入户走访调研时,得知了李继明的烦心事。
乔瑞俊积极向村里、乡里反映李继明的具体情况,终于在开学前,为他成功申请办理了低保,按照政策,两个大学生每人每年可享受1万元的低保户大学生教育补助,李继明的惆怅迎刃而解。
为贫困群众谋出路,是驻村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下乡后,乔瑞俊积极发挥自身作用,想方设法为贫困群众谋求适合他们的产业。贫困户卢明左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由于担心赔钱,也没有发展生产的意愿,仅靠担任村里护林员公益岗位收入以及贫困户政策性收入维持生计,生活过得比较拮据。乔瑞俊看着这样的情况,十分心急。他了解到养殖杜寒羊收入可观,就多次上门向卢明推介。渐渐地,卢明被他说动,购买了10只杜寒羊,政府补贴15000元。当年产羔11只,到年底,为卢明带来了9000元的收入。 “很多事情对咱们来说可能算不上大事,可是对村里的老百姓来说件件桩桩都是影响他们生产生活的大事。驻村扶贫只有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才能实实在在为他们解决一些困难。”乔瑞俊颇有感触地说。(记者于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