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蛋蛋”就是“金豆豆”
内蒙古新闻网  20-07-08 10:02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田间指导。

  马铃薯原原种苗。

  覆土。

  繁育基地。

  王俊芝是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的村民,2016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早晨6点钟,她就在希森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的大棚里忙乎开了。闲暇时间,她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每个棚栽苗7万株,能产原原种20多万粒,只要侍弄100来天就能卖钱了,纯利润能有2万多块呢!”

  2019年,七台镇喇嘛板村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建设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该基地共建设大棚107座,每座大棚占地1亩。今年,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集中流转土地525亩,整合乡镇扶贫资金4500万元,在喇嘛板村再次新建钢架温室大棚328座,同时配套建设供水、供电等相关基础设施。

  据基地总经理黄兆文介绍,基地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监督管理和产品回收,每个大棚还补贴租金3700元,农户只要按照标准进行田间作业管理即可获得收益。据了解,希森集团拥有国内最大的马铃薯组培中心,年可繁育脱毒苗1.5亿株,年产脱毒原原种4亿粒,目前这400多个大棚远远不够。

  “土蛋蛋”就是“金豆豆”。如今,马铃薯产业成为该区域精准扶贫的主打产业,原原种等一系列高品质薯种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块金字招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施佳丽韩雪茹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