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松
众艺乐团现场演出
吴雪松在培训班上课
众艺乐团(右三吴雪松)
在工作室里,鼓皮和镲片在空气中震动,吴雪松挥舞着鼓棒敲打出有节奏的鼓点,轻击、重打,一起一落,一下又一下,越发铿锵激昂的鼓点,仿佛能立即点燃听众的热血,他坐在那里专注地演奏,闪耀着无法掩盖的光芒。教学、组乐队,吴雪松说他这辈子是离不开打击乐了!
学无止境:实现梦想需要不断学习
对吴雪松来说,学习打击乐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9岁那年,他随着当时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专业的叔叔去北京游玩,第一次接触打击乐,就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由于当时通辽地区没有教打击乐的地方,他就每周前往北京上一次课。之后,吴雪松的叔叔进修结束回到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任教,1990年,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开设了通辽第一个打击乐专业,13岁的吴雪松考入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打击乐。起初,他学习小军鼓和木琴,后来又学了架子鼓和定音鼔。
万丈高楼平地起,从9岁开始学习打击乐至1994年初中毕业,8年的时间里吴雪松认认真真上课,勤勤恳恳练习,在老师的教导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他仍觉得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毕业后便在中央音乐学院小军鼓及定音鼓专业进修了4年。
1999年,进修课程结束后,吴雪松回到家乡,得到了第一份工作,在通辽市民族歌舞团任打击乐声部长,他同其他乌兰木骑队员一起上山下乡,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演出。2007年,吴雪松调到通辽市群众艺术馆担任打击乐辅导老师,目前还同时担任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打击乐客座教授。参与开展教学工作后,他更认识到不断提升专业修养的重要性,时常给自己找“充电”的机会。2017年至2019年,他进修于四川音乐学院流行打击乐专业,有了不少收获。2018年,吴雪松被选为通辽市打击乐协会会长。
“玩音乐这么多年,我在通辽地区技术还可以,但是我不那样想,我就认为学无止境,我自己还是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说一有机会就往外走,继续学习。”
学习乐器的过程充满艰辛,面对无数次的重复练习,千万次的磨炼,吴雪松从不觉得枯燥乏味,只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想学的东西太多,但平衡工作和学习成了他的难题。
打击乐教学:希望传递音乐的力量
吴雪松说,鼓是一整首歌情绪的把控者,表演过程酣畅淋漓,能缓解和释放人潜意识中的压力、郁闷、愤慨等等不良情绪,向外散发鼓舞人心的力量。现场表演让他沉浸在音乐中,用最直观的听觉、视觉冲击向大家传递他的态度,而教学则能以更加深刻的方式传递音乐的美。一路走来,一路成长,怀揣着做一名优秀的打击乐教师,传递音乐力量的美好梦想,吴雪松不断完善自我,服务社会,让自己过得充实而有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家对自娱性的音乐开始有所要求。摇滚乐、通俗歌曲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组成部分,打击乐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接触学习打击乐的人越来越多。
“我有各个年龄段的学生,看着那些小孩儿从什么也不懂到能独立演奏一个作品,在过程中获得快乐,我就会很有成就感。我也带过一些艺考生,能帮助他们考上理想的学校,变得自信,也是件美好的事情。再如给大学生上课,是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给一些大人上课,帮他们找到激情与快乐,这都是教学工作的价值。”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愿意学,吴雪松就会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他们爱上打击乐。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架子鼓的认识度、欣赏和演艺水平,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应广大爱好者要求,2018年4月16日,通辽市群众艺术馆开办了第一期架子鼓公益免费培训班,全程由吴雪松授课。
2019年5月6日至6月5日,通辽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第二期架子鼓免费培训班,来自全市不同战线的20余名业余爱好者参加了培训。吴雪松重点围绕架子鼓乐理知识、小军鼓练习方法和架子鼓演奏技巧等知识开展了教学工作。精湛的教学技艺、灵活的教学方式、良好的教学条件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使广大爱好者在短时间内对架子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详细的了解,受到了广大参加培训者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6月10日到7月10日间,在通辽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第三期架子鼓免费培训班,这个免费培训班我们会一直做下去。”音乐有温度,有力度,可以触碰人心,吴雪松希望自己能一直传递来自音乐的力量与美好……
组建乐队:坚持做热爱的事情很酷
每一个玩音乐的人都有一个乐队梦,他们执着,热血澎湃,总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乐队情怀。
“我一直就想组建一个非常专业的乐队,在咱们通辽地区,有很多音乐人在自己的领域都是很厉害的,但是我们就没有一个成型的流行乐队,因为乐队这个形式很麻烦,涉及到配合,涉及到生存,但我就想把这些人聚到一起,告诉大家只要热爱音乐,就有无限可能。”2012年,吴雪松以群众艺术馆音乐教学班底为主,又从外面吸纳了几个音乐人,组建了众艺乐团,由他担任团长。
众艺乐团有固定成员8人,即两个键盘手,三个吉他手,一个贝斯手,一个鼓手和一个马头琴手。与平常乐队配置相比,他们多加了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头琴,乐队带有本土气息和文化底蕴,定位上更符合本地听众的音乐审美。
上世纪90年代乐队黄金时代过后,乐队越来越难发展,想要以乐队作为养家糊口的职业,变得难上加难,这也是通辽地区流行乐队很少的原因之一。大多数乐手为了乐队的运转,从事着另一份和音乐不相关的工作,来支撑这份热爱。众艺乐团也一样,面临着市场和生存的考验。
“搞乐队的都很穷,因为基本上不挣钱,但需要不断地添新设备,比如说我买一套鼔就需要10多万块钱,这都得自己出,我们乐队成员平时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像我就是当老师,周末一起排练,坚持8年了,真的很不容易。”即便需要生活反哺梦想,也要坚持做热爱的事情,吴雪松说,乐队里年龄最大的成员今年已经51岁,没多少成年人能活得像他们一样坚韧勇敢。
在众艺乐团成员的心中,音乐是一种信仰,所以更加执着于这段探索的旅程。他们希望自己的音乐能被大家听到,给听众带来力量与信念。为了鼓励更多喜爱音乐的人勇敢追梦,也为了让大家喜欢上音乐,他们不断努力着。
2014年众艺乐团在内蒙古民族大学举办“致青春——经典老歌进校园”演唱会;2016年众艺乐团在通辽市职业艺术学院举办了“我的母校,我的摇篮——校友流行音乐会”;2019众艺乐团在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举办了“群星迎春文化惠民——走进高校大型公益跨年演唱会”。演出突出流行乐、朋克乐、金属乐等青年人喜好的音乐表达方式,在热烈、震撼的舞台表现中带给现场观众一场视听盛宴。
吴雪松说,今年众艺乐团计划开两场音乐会,一场以抗击疫情为主题,搜集疫情期间的原创作品,以音乐致敬所有抗疫战士。第二场将搜集演绎优质的科尔沁原创音乐作品。
不问前程如何,但求落幕无悔。他们为热爱坚持的样子是真的很酷!
什么能够代表吴雪松的人生?他说“鼓”动人生,他的青春与梦想、爱与自由,热血与勇气,都在音乐里。而如今44岁的吴雪松,即使褪去了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仍然在热爱中熊熊燃烧着自己……(文图/记者 王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