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努力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
内蒙古新闻网  20-07-18 17:42  【打印本页】  来源:求是网

  终于来到心驰神往的内蒙古大草原,来到驰名中外的呼伦贝尔。无可比拟的纯净湛蓝,从未见过的辽阔高远!两天的车程,所到之处,一碧千里,无限舒展。这种境界,令人心潮澎湃,流连忘返。然而,比美景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现代牧民的幸福小康生活。

  呼伦贝尔大草原巴特尔摄

  “努力让农牧民过上好日子”,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内蒙古考察时的深情嘱托,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心头牵挂。这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嘱托,努力提高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走进牧民阿日斯楞的家,我们不由得为他过上了好日子而由衷地高兴。阿日斯楞,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嵯岗苏木阿拉坦敖希特嘎查一个普通的牧民。他家的变化正是内蒙古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缩影。

  “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有,现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沉浸在甜蜜幸福中的阿日斯楞笑脸纯真,话语动人。与小时候曾经住过的蒙古包完全不同,他的家宽敞明亮,装修风格现代高雅,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与印象中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游牧生活完全不同,他现在有房有车,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放牧也实现了现代化。“现在放牧,只要给头马、头羊安装上定位仪,人坐在家里,手机上就可以查看牲畜的情况。需要的话,骑着摩托10分钟就可以到草场。一天去看一两次就够了。”提起现代牧民生活,阿日斯楞透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与满足。完全看不出来,他曾经是一名孤儿,几年前还是嘎查里的贫困户。

  牧民阿日斯楞的新家那非丁摄

  当我们问他,究竟是什么让生活在几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都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我家有2800亩草场,光是国家给的草畜平衡补贴,一年就有1万多元,我们夫妻俩吃穿不用愁了。”“我盖的新房子花了4万多,国家补贴了一万八千多,这56平方米的主房都是国家补贴盖的。国家还为我们修了路,打了井,通了自来水。”原本在外地打工的阿日斯楞,在国家政策的强力吸引下,回到家乡,回到草原,回归了牧民生活。他参加了政府提供的牧民培训,又在网上学习养殖技术。如今,他不但脱了贫,搞起了副业,还盖了新房,娶了媳妇,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不仅阿日斯楞,苏尼尔也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变成了现实。苏尼尔,是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新宝力格苏木贡诺尔嘎查的牧民。在身处草原深处的家中,他可以监控着自己3000多亩草场、200多只羊。而且,还可以看电视、刷新闻,接收网上资讯。而这一切,得益于新巴尔虎左旗一个公共文化惠民项目。新巴尔虎左旗草原辽阔,牧民居住分散,公共文化服务点多线长面广。2018年,旗里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与新型智慧牧区建设项目,着力补齐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的短板。从实际出发,项目采取有线无线融合网的方式,覆盖全旗75%的地域面积,确保95%以上牧区用户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这些惠民利民设施让从前像苏尼尔这样几乎“与世隔绝”的牧民看上了电视,用上了手机,读到了报纸,还享受到远程医疗服务。即使在疫情期间,通过上网课,家里的孩子一点儿没耽误学习。

  坐拥草原生态美,共享小康新生活!如今的牧民,不仅口袋鼓起来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是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