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白乌苏村:林果长成摇钱树
内蒙古新闻网  20-07-21 22:44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盛夏时节,行走在阿鲁科尔沁旗巴彦花镇代白乌苏村,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果树硕果累累。近年来,代白乌苏村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合作社为龙头,带动全村农民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产业,让林果业成为农民小康路上的摇钱树。

  龙头舞起产业兴。在贫困户马喜文家的果园里,马喜文正忙着给果树浇水。“以前种果树1年的收入将近800元,加入了村里的绿源林果专业合作社后,果树增产了,也能统一销售了,我家果树的收入一下子就达到8000元,翻了10番!”代白乌苏绿源林果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党支部+农户”的模式,社员以基地入股方式加入,把散乱经营的果园统一管理,对果木统一更新换代,果品统一销售,实现集约抱团发展,让土地的收益最大化。

  合作社现已发展到3000亩果树经济林,品种有123苹果、安国梨、苹果梨、沙果等树种,合作社社员也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如今的120人,还带动了10户贫困户发展林果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凸显。“我们依托当地地理、气候优势和土壤条件,发展林果产业,主要种植苹果、安国梨等12个品种的果树,水果天然绿色,品质好、营养高,远销到韩国及广州、北京、二连浩特等地区。目前,1年能卖出160多万斤林果,销售额能达到30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党支部书记霍子云谈起合作社的未来和前景,信心满满。

  林下养鸡打开了林下经济的一扇门。贫困户赵振文在自家果园养了1000多只笨鸡,仅此一项年收入就有3万余元。合作社2016年购进3000只鸡雏,通过笨鸡养殖带动全村林下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合作社的林下笨鸡养殖户已达4户,养鸡规模也达到了4000余只,每户年可创收3万余元。

  通过多年来的不断研究改进,养殖户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养殖技术,成鸡主要采用订单加零售的方式销售,城镇的饭店、居民可通过微信、电话订购,常常供不应求。今年,合作社还试种20亩芍药喜获成功,他们还将注册“代白野果”品牌商标,全面打造品牌,积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随着林果业的发展壮大,合作社带动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业,修建水泥旅游路,建起6处欧式管理房和水果保鲜库等,还将旅游接待中心和杜鹃湖以每年12.2万元承包给企业,壮大了集体经济。目前,合作社已逐步形成了林果采摘产业、餐饮旅游产业、特色种养殖产业“三产联动”的良好格局,带动了周边各村林果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巴彦花镇西部区成了“春季赏杜鹃,夏季游花海,秋季采摘果,冬季品美食”的休闲旅游地,辐射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代白乌苏绿源林果合作社已吸纳代白乌苏、莫如格其格、宝山、西沙布台4个村的果农全部入社。合作社推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果树管理、统一商标注册、统一经营销售的“四统一”生产经营模式,年出产果品800余吨,实现人均增收4000元。(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徐永升 阿鲁科尔沁旗融媒体中心 美令)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