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蒙古马精神 育新机 开新局 谱新篇】和林县:总会与文明不期而遇
内蒙古新闻网  20-07-23 07:1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分类垃圾箱成为文明新标志,背街小巷刷新“颜值”,农贸市场历经智慧升级,市民将社区环境当自家事……在呼和浩特市和林县,从城镇到农村,从大街小巷到田间地头,一场看得见变化的“创城之战”正在悄然改变着群众生活。攥指成拳,和林县文明城市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开始落笔。

  聚焦增强城市的承载、集聚和辐射功能、改善城镇环境质量和群众生活质量,和林县打出了一套为民务实的组合拳,让群众在创城过程中感受新风、得到实惠。

  去年,和林县充分调动供热企业积极性,由大众热力公司投资约1.76亿元启动实施了北山热源厂改扩建工程,取缔了桥西、菜地两座热源厂及5台40蒸吨以下小锅炉等相关落后设施。

  对城关镇饮用水源地进行重新选址,彻底清除环境安全隐患,形成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安全供水体系。建成主城区道路两侧机动停车位3449个,非公共停车场(位)建设6527个,今年拟建4处停车场共14000多平方米。对涉及“入住难”的项目,已理清建设各方债务关系,真正购房户及用于抵顶工程款的购房户全部得到安置。

  如今,嬉戏的孩童在宝贝河畔留下清脆的笑声,骑行的青少年在健身步道上挥洒着青春的激情,休闲的老人在南山公园品位着落英缤纷……徜徉在和林县的街头巷尾,一个迈步,一次凝眸,总能与文明不期而遇。

  为创造“文明城市”,和林县把更多的工夫下在打造“软实力”上。

  ——宣传教育“育”出新风尚。派出“草原学习轻骑兵”宣讲小分队,以“学习讲堂”为载体,深入浅出开展思想道德宣传和科学文化教育,全县开展各类宣讲100多场次,组织乌兰牧骑开展了40场“乌兰牧骑+综合服务”、8场决战脱贫攻坚下乡文艺演出。

  ——见贤思齐“选”出好榜样。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邻里”“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最美青城人”等评选表彰,各类先进榜样成为带动文明之风的一支重要力量,让勤俭、孝敬等美德在群众心中落地生根。

  ——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广泛发动村民讨论修订的村规民约,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约定俗成。一条条包括勤劳致富、保护山林资源、维护社会治安、爱护环境卫生、抵制奢侈浪费等内容的村规民约,不仅涵养了文明乡风,也对扫除不良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的每一分努力,都会让我们的城市离文明更进一步;每一分辛苦,都会为我们的城市文明增色添光。”和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郜泽说,“通过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把志愿精神带到了大街小巷。如今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已成为每个人的共同心愿和自觉行动。”

  “现在社区环境越来越好,绿化面积多了,道路更干净了,邻里关系更加融洽了,”市民张平女深有感触地说,“文明城市给了我们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创城的成果。”

  和林县委书记张永文告诉记者:“为民创城,把创城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融入城市发展之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石,用创城工作的力量和成效助推城镇转型升级。”(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实习生  张晓琴)


[责任编辑: 萨其拉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