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以扩覆盖、提质量、强示范、增实效为重点,做实“量、质、面、效”四个维度的“加减乘除”工作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换挡提速,推进“两个覆盖”专项工作提质增效。
全面摸排找党员,旗非公党工委牵头组织各苏木乡镇、街道和园区,选派2100多名网格员,成立13支工作队,对全旗工商注册的19274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民政备案的112家社会组织进行拉网式排查,共摸排“口袋”党员7名,403家“有固定经营场所、有10名以上员工、有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公企业和33家市级以上、从业10人以上的社会组织纳入工作台账,精准掌握非公党建工作底数。全程跟踪建组织,对符合组建条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文化背景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实施分类跟踪指导,通过在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区域性党组织、在街道社区成立功能党组织、在商圈市场商务楼宇成立联合党组织等方式,新建改建党支部3个,实现所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全力指导扩覆盖,按照“有党员抓组建、无党员抓覆盖”要求,推行从属地网格党组织派、从党委党务干部选的“双指导员”党建工作模式,300余名党建指导员上门指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强基础、抓规范、促发展,实现党建工作指导全覆盖。
大力实施党组织“空壳阵地清零”行动,依托“最强党支部”创建有利契机,专项制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阵地标准化建设方案,建设园区综合性党群服务中心2个、各类党群服务站9个,将联合组建党支部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全部装到服务半径内,逐渐消除有组织、无活动现象。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建立处级领导包联、旗直部门帮扶、乡镇党委摸排的长效整顿摸排机制,对班子散、发展弱、矛盾多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进行实时监控,对不能正常运转、党组织活动不经常、班子配备不齐的及时整顿撤销,保持动态“清零”。充分发挥嘎查村社区党组织统筹整合、孵化服务等功能,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推行,采取挂靠管理、属地服务的方式,将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全部“网”入管理体系,引导参加挂靠党组织的党建活动,实现服务全覆盖、管理无障碍,打牢覆盖基础。
选树先进典型,通过精心培育、逐级推荐、考评验收,选取7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党员参加自治区“十百千”评选,并成功推选自治区级“双强六好”党建示范点1个,较好地发挥了典型标杆作用。创育线上示范,强化党建联合体在推动区域内、产业链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快速发展的引领催化作用,打造“笤帚苗之乡”风景线、“魅力契丹”文旅风景线、商圈市场“街长责任制”等一批党建示范区,提升党建示范引领效应。强化面上带动,健全处级领导包联、旗直部门包片、网格党建指导员包点的全覆盖政企联动机制,长期提供党建指导、创业孵化、困难帮扶等服务,年初以来共收集发展建议1800余条、解决各类问题460余件次,形成示范先行、梯次创建、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深入开展融合共建,深化“五联”做法,定期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互学互评互访活动,有效破除组织生活不经常、活动开展质量不高和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顽疾。合力推进网格治理,通过建立微信群、开展“逢一说事”“党群互助圈”等线上线下互动平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实时参与网格内问题发现、商议和处置,形成“人人都是网格员”多元共治新局面。助力脱贫攻坚,全力打造“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等20个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共同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记者 张斐然 通讯员 邢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