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个“一线明星团队”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2 13:43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还没走进科右前旗四胡协会的排练室,旋律悠扬器乐声便透过嘈杂喧嚣钻进耳朵,让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细细品味。

  在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室内,一群年过半百的老年人身穿蒙古袍有序地坐在谱架前,聚精会神地排练着节目,在蒙古四胡悠扬的伴奏声中,几位老伙伴齐声高唱他们自己创作的好来宝《新时代赞歌》。这些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科右前旗农牧区群众追捧的“一线明星”团队——科右前旗四胡协会的成员。他们常年活跃在城乡、农村牧区。“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偏僻,就先到哪里为群众送歌献舞”。他们把一场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演出送到了家门口。他们致力于四胡文化遗产的研究、挖掘、传承、发展,也把民族文化植根于科尔沁大草原深处。

  四胡演出活动

  四胡是蒙古族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以拉、说、唱、叙事等表现方式展示生活中的真、善、美,在蒙古族民间流传深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深得广大群众欢迎。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右前旗四胡协会从2009年创建初期的30余名会员发展到今天的550余名会员,并下设了乡镇级10个分会、1个广场文化队和1个乌兰牧骑。11年来,他们以天地为舞台,踏遍了科右前旗的山山水水,为农牧民群众演出服务200余场。

  “2017年,协会成员们到绿水种畜场慰问演出,当天来回7个小时的车程,到了现场观众还没有演员多,但成员们仍是热情不减地倾情表演。等到演出结束,大伙儿恋恋不舍地与我们合影,一个劲儿地的追问‘你们什么时候能再来’。”科右前旗四胡协会会长朱德全笑着说:“无论距离多远,只要农牧民想看,我们就会去演出。有时我们下乡演出,老百姓早早就等在村口迎接,那种被需要的感觉真好。”每次演出,四胡协会成员们都能赢得老百姓打心底的认可和称赞,这大概就是这群“高龄”老人迎风雪、顶寒暑坚持演出的动力。

  每逢演出活动,已经两鬓斑白的老人们都会加紧排练,可谓是勤奋加努力,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年岁,甚至一个节目练习几十遍。经常是天还没亮就出发,半夜才能赶回家,有时赶上中午演出,在30多度的高温下,为了达到最佳演出效果,都穿着厚厚的演出服坚持演出。“有时候农牧民朋友喜欢得不行,就多表演几个节目。”67岁的老人白哈斯爽朗地说。白哈斯老人从9岁拿起四胡开始,就再没放下过。老人家住在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早晨早早开车从家出发,期间除了车祸手术养伤住院了一个月外,排练演出从不缺席。

  “草原上的牧民居住分散,相邻的两户牧民少则相隔几公里,多则相隔几十公里。1982年,我在乌兰牧骑工作时,十七八岁的年纪,一走就是一个月,途中各种困难和危险是一言难尽。”57岁的协会老师山丹回忆往昔岁月时说,从赶着马车,到坐着大卡车,再到如今乘大巴,乌兰牧骑的演出条件不断升级,但“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初衷一直未变,“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住是我们的创作要求,用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精神传达给群众,为基层干部群众加油鼓劲,这是让我们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新近创作的好来宝《精准扶贫就是好》是四胡协会的“爆款”节目。这个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现实题材节目,巧妙地融入脱贫攻坚的政策、典型事例和生活变化,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近两年,协会创作的作品不仅深受群众欢迎,还在国家和自治区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

  人生有夕阳,事业无黄昏。科右前旗四胡协会成员的平均年龄已达65岁,其中年纪最大的郝哈斯巴根已经80岁高龄,作为四胡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从事音乐教育一辈子,四胡对他而言是爱好,更是他“爱护”的民族文化。“在蒙古族的音乐艺术中,无论是演唱还是说唱,都离不开蒙古四胡的伴奏。”郝哈斯巴根老人感叹,随着身边爱好四胡的同伴相继老去甚至离去,他期待着时间过得慢些再慢些,让他能有更多机会传授给爱好四胡的下一代。

  为了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在四胡协会的影响和推动下,部分民族苏木乡镇中小学现已开设了四胡艺术课程,由四胡协会分会选派教员给学生上四胡艺术课,让民族文化在校园里得到传承。让人倍感欣慰的是,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旗开展后,四胡音乐吸引了很多中小学生,使民族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胡日查高敏娜)


[责任编辑: 王美花]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