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惊艳的好物,来自手巧的她们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4 13:59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晚报

  市民在包头市妇女手工作品销售基地进行现场制作体验

  景泰蓝铜碗

  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引参观者拍照或购买。

  8月1日上午,包头市妇联组织的包头市妇女手工作品促销活动和妇女手工作品销售基地启动仪式在青山区北京华联钢铁大街店一楼举行。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术大师领衔制作的近20个妇女手工坊的19类、30多种手工产品在现场受到消费者热捧。据介绍,组织包头市妇女手工作品促销活动和打造包头市妇女手工作品销售基地,旨在发展妇女手工业,宣传地区文化特色,拓宽销售渠道,打开妇女手工作品销路,服务妇女居家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解决返贫问题。

  全市妇女手工坊已达46个

  记者从活动现场看到,面积不大的场地里有要红霞工作室、郭婷工作室提供的剪纸类作品;六合枕、蒙药枕、手工布鞋等布艺类产品;奥宝泰毡绣等毡绣类;游牧珐琅大学生手艺、刘清景泰蓝等景泰蓝工艺类产品;乌日晗服饰、云霞珠饰、沃缎花服饰、阿诺金服饰等服饰类;索仑嘎“草原的礼物”、计颖羊皮画、杨炳学烙画、张冰内画、韩燕飞板笔书画、达茂皮雕、史思远皮器等礼品类;郝婷婷蓝染等扎染类;冯静冬、佘春英、梁雯文娟、李根梨等人的编织类;东达沟邢茹工坊的面塑类;东达山艺术区郭其鹏作品等雕塑类;达茂旗天然马奶、驼奶等保健品类;达茂旗天然奶制品、果干等食品类。此外,还有茶艺、花艺、文香、纸艺、手工皂等其他类别。琳琅满目的手工产品精美绝伦,参观者不停拍照或购买。

  据悉,为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包头市各级妇联近年来大力发展妇女手工业,解决妇女居家增收致富问题,搭建女性创业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妇女手工坊数量达到46个,建成妇女手工培训基地16个,建成妇女手工销售基地2个,举办妇女手工大赛3届。经过各级妇联和广大手工创业创新女性的共同努力,我市妇女手工业从弱变强,从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直至上千人,已经成为居家妇女就业、女大学生创业、非遗文化传承、地方特色产品品牌显现和带动就业、拉动经济的有效载体。在疫情防控期间,妇女手工业因为居家制作,基本没有停产停工,显现出稳定就业的特点。

  每周六都将组织

  现场活动

  “好酒”也怕巷子深,如何打通好产品销售难的“痛点”?包头市妇女儿童服务协会会长皇甫文峰告诉记者,除了在包头市妇女手工作品销售基地销售产品,他们还有一个微商城,在线上进行销售。

  “这次我们联系包头的爱心商家——北京华联免费给我们提供场所,由妇联提供资金来装修,我们协会来负责运营和销售,帮助大家打通销路,带动就业,发展妇女手工业。现在一些手工产品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比如改良过的蒙古族服饰,非常时尚,还有马奶等营养品都得到了更多市民的认可。”说到手工产品如何融入文化理念,皇甫文峰表示,目前一些文创公司已经加入到手工产品制作中,帮助手工老师设计或进行技术指导。“我们还开展了很多次手工产品培训活动,像达茂旗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扶持了一大批手工产品老师。”皇甫文峰说。

  记者从位于北京华联钢铁大街店五楼的包头市妇女手工作品销售基地看到,一些妇女正在剪纸、捏面塑……从8月1日起,这里每周六都将组织妇女手工现场制作体验活动。(记者青萍摄影常静)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