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民的急事难事都装在心里
内蒙古新闻网  20-08-05 10:11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曹慧是武川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干部,自从2017年被派驻武川县耗赖山乡大沙岱村驻村工作队驻村扶贫以来,就把村民的急事难事放在心里,一件一件去攻克。

  心中有责、勤于奉献,注重发挥驻村先锋作用

  曹慧在驻村工作中,不忘党员身份,从驻村开始就主动协助大沙岱村村委会狠抓基层党建。他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组建了大沙岱义工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等志愿服务;他挖掘民间传统民俗手工艺,以“党建+手工作坊”的方式,创建了村集体性质的乡村手工作坊,为留村妇女探索新的增收渠道,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他还协助村“两委”完善了肉羊养殖与贫困户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三种分类“三个一批”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基础母羊“三个一批”分类是村集体养殖一批、贫困户入股集体养殖场代养一批、贫困户从养殖场分户领养一批。“村集体养殖部分”每年将按照纯利润的10%—15%对18户贫困户进行生产生活奖补。“集体代养部分”所产生的纯利润全额拨付贫困户。“分户领养部分”的基础母羊两年后归贫困户所有,两年内贫困户每年每只基础母羊仅需向村集体养殖场返本金500元,剩余效益全部归领养贫困户所有。调查研究、实干苦干,始终不忘为民谋福

  曹慧刚驻村时,针对不少年老村民还有土豆没有卖出去,以及当时气温攀升、市价见底、收购商稀缺的现状,驻村第一个端午节当天,他从早上7点到晚上12点跑了47家饭店,帮贫困户售出土豆8000多斤,后又通过发布微信销售信息,先后共为村民出售积压土豆3万多斤,减少了村民的损失。同时,他还邀请专业农艺师、畜牧师为贫困户普及种养殖技术,动员村民(包括贫困户)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利用农闲时间到县城封闭学习现代农牧业知识。

  驻村以来,曹慧通过找同学、找同事、跑单位等多种途径,共帮助贫困村民销售土豆15吨、莜面3200多斤、鸡蛋1300余斤、笨鸡300多只、肉羊10余只。为了帮村民找销路,他还带领年轻村民参加市里的年货展销,销售村里的农产品。冬闲时期,他组织7位贫困农户到蘑菇厂打工,年内户均增收4000元。为了改善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他连续两年协助村委会向市包扶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申请硬化10.51公里出村道路,联系“百企联百村”包扶企业为村合作社出资3万元制作莜面包装袋,申请县财政局“一事一议”项目为沙岱剩余6个自然村安装路灯130盏。此外,曹慧还协调上级部门解决个别村冬季自来水冻停问题,与村委会协商解决村民反映的进地土路不通问题,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幅改善,通过他的辛苦付出,村民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创新思路、壮大集体,努力转变村风民风

  大沙岱村是区级贫困村,村里没有自己的集体经济组织。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曹慧前后跑了2个月为村集体注册了“武川县裕农祥种植专业合作社”,申请了商标,并联系燕谷坊集团和包扶企业大地财保内蒙古分公司共出资7万元为合作社设计制作土豆箱、莜面袋,用于出售贫困村民农产品。他还总结了村民易学易记的六条土豆精选标准提高了装箱效率,探索党建引领、村民共治、干部协助、社会力量支助“四位一体”的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并将返乡青年纳入其中。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撰写推广村规民约,从贫困户中挖掘道德模范进行表彰,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转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既装满村民的钱袋子,也挺直了村民的腰杆子。曹慧把驻村扶贫当作一项光荣的时代使命和历史使命,也当作自己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党员,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群众心为己心”,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当好村民的贴心人和勤务员。 (记者云艳芳)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