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江海:“脱贫不是目的 小康才是目标”
内蒙古新闻网  20-08-17 10:27  【打印本页】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记托县古城镇南崞县营村驻村第一书记冀江海

  2018年3月底,呼和浩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为托县古城镇南崞县营村的帮扶单位,派驻冀江海为南崞县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两年来,冀江海落实“党建+扶贫”的工作总思路,带领全村全力以赴脱贫帮扶走上富裕路。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冀江海来村的第一要务就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团结村“两委”班子,建设农村讲习所,建立党建宣传阵地,落实“党建+扶贫”的工作总思路,真正做到“有党组织建设、有志愿服务活动、有党课讲堂、有宣传阵地”。为了加强村基层党支部建设,冀江海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党组、党支部的帮扶推动下,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习阵地,配合村“两委”把宣传党的政策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始终,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和入户宣讲等多种方式,让党的政策家喻户晓。

  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冀江海亲自查阅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带领工作队顶烈日,披星辰,逐户逐人了解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进行精准再识别。严格履行程序,做好动态调整。认真核实基本信息,严把贫困户识别退出关键环节,对贫困边缘户农户进行全面细致摸底,规范操作,程序到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做到精准识别。

  冀江海明白,要让贫困户彻底脱贫,光靠“帮”还不够,还要“扶”。他带领工作队成员走村入户,与贫困人员促膝交谈,结合家庭实际与个人意愿,权衡利弊,认真探讨,逐一确定贫困户脱贫发展项目。

  他将贫困户入户摸排情况、村情村貌现状和贫困户发展生产早日脱贫的愿望形成调查报告,及时反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由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支部发起自愿捐款,筹集爱心捐款7万余元,为启动脱贫发展方案筹集到第一笔启动资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2名党组成员、派驻纪检组组长和10名结对帮扶干部自筹爱心资金,于2018年6月3日购买种羊50只送到贫困户手中,每户获得5只种羊,初步建立起家庭式养殖产业。

  经过帮扶,南崞县营村产业发展成效明显,2019年贫困户养殖收入达到43100元,人均增收2155元。

  冀江海还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梳理统计二次精准识别数据,上报托县扶贫办,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奖补资金,为2017年识别的23名贫困人员争取奖补资金62100元,为脱贫攻坚、滚动发展注入新的资金。

  按照入户摸排情况及村情村貌实际,冀江海在了解了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生活现状后,制订了科学有效的脱贫方案。他带领部分村民和工作队队员在新城区保合少镇大窑村考察香菇和药材种植;基于种羊养殖需求,考察了周边成功的养殖产业。最终经过民主决策,确定了以家庭养羊和种植药用观光农作物的种植养殖脱贫发展方案。

  2018年10月底,冀江海带领南崞县营村村民,经过工作队一年多的不断努力,率先完成了脱贫攻坚重任,提前实现10户贫困家庭全部脱贫。贫困户的帽子摘掉了,可冀江海的心里仍没有放下,“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为实现目标,冀江海组织村“两委”班子总结经验、认真研究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工作方案。

  贫困户家庭养殖羊已经小有规模,滚动式发展家庭养殖业已经初具条件,只要坚定地走下去,稳固脱贫已经不是问题。南崞县营村土壤沙地保墒好,适合种植药材,有利于芍药、板蓝根等药材生长;实验种植的五亩药用芍药已经培土种植完成,两年就能收获,一旦试验成功就可以大面积推广。冀江海脑海中浮现出未来种羊成群、芍药花海的美丽农村景象,发展观光农业与庭院养殖的发展思路已经明确,他坚定了新的发展理念,还将继续带领村民在发展奔小康的路上砥砺前行。(记者苗青通讯员马斌))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