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家门口有了“健身房”
内蒙古新闻网  20-08-26 16:05  【打印本页】  来源:包头日报

  8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固阳县金山镇南关社区的活动室,健身器材琳琅满目,工作人员正在拆除更换老化的螺帽,对健身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路过的居民告诉记者,他家有位86岁高龄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到社区活动室来,“练不动别的就过来蹬蹬腿,有时候就是跟老邻居们一起拉拉家常,看看别人下棋。”

  下午四点多钟,金山雅苑的小广场上,人慢慢多了起来,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嬉戏追赶,老人们则坐在一旁闲唠家常,一派悠然祥和的景象。不远处的社区活动室里,乒乓球台、围棋台、羽毛球场地、各类健身器材应有尽有,跑步机前年轻人挥汗如雨,腰背按摩器前老人扭动腰身锻炼按摩……“我太喜欢这些健身设施了,在家门口就能健身,方便又安全。”刘大姐是南关社区金山雅苑小区的住户,她是社区健身活动室的“常客”,每天都会来这里转一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锻炼身体、或者出来在小区广场上跳跳广场舞、跟邻居拉拉家常,心情舒畅了不少。

  南关社区副书记苏平告诉记者,社区准备安装健身器材征求意见时,一部分居民表示支持,但同时反对的声音也不少。“因为我们社区大多是村里上来的,觉得在空地上安这些东西有甚用,占住地方还不如把空地圈起来种点儿菜啦、停个拖拉机实在。”这样的情况,在固阳县不算少数。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固阳县紧紧围绕“便民惠民”核心,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生活化进程,健身场地、路径、健身项目、健身人群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从2016年起,南关社区陆续在社区活动室添置了跑步机、乒乓球桌等健身路径,以前的闲置宅、空地,摇身一变,成了器材齐全的健身广场,社区居民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在家门口享受免费的健身。“健身设备配齐后,大家也从一开始的排斥到接纳,现在每天到活动室锻炼的人特别多。通过建设健身场所、配备健身器材、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提高了全民身体素质。”苏平说,“自从有了健身活动室,居民健身锻炼有了好去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社区也越来越有朝气了。”

  在今年的全国群众体育工作视频会议上,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已覆盖全国90%以上的行政村。相比2013年底,体育场地数量增长约87%,总面积增长超过30%,每万人体育场地数量增长超过8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超过27%。

  如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寻找到举步可就的健身场所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固阳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刘丽珍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固阳县全县城乡参与健身人员多达万人以上,每天清晨或傍晚,县城及乡村的广场都活跃着健身爱好者的身影,广场舞、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同台竞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在为自己赢得好体魄、好生活的同时,也丰富和美化着城乡生活。“通过体育锻炼,大家身体好了,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村风乡风,更重要的是心气提高了,脱贫攻坚后巩固提升、乡村振兴的信心更足了。”(记者李楷谨)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