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张克由和林县黑老夭乡乡长转任为乡党委书记,加上乡长任职经历,他已在黑老夭乡扶贫一线工作了6个年头。任职党委书记以来,他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强化产业发展引领脱贫攻坚工作思路,让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村民们都发自内心地称他为好书记。
抓特色种养殖,拓宽增收渠道
凭着对黑老夭乡的了解,对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掌握,张克提出了产业扶贫的新思路:从喂好“扶贫驴”、养好“扶贫牛”、种好“扶贫田”、栽好“扶贫树”几方面做文章。通过多次协调,他积极争取爱心企业捐资购买了32头驴发放给贫困户喂养,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郭林夭村贫困户吴枝叶说:“张书记给我们贫困户帮了大忙啦。”面对群众的夸奖,不爱言谈的张克微微一笑。他也并没就此停下脚步,又多次到市人大协调,争取资金110万元,购买了57头西门塔尔牛,交由当地企业内蒙古禾雨兴农牧业有限公司以资产托管分红的方式进行管理,公司在一个管理周期(三年)内按照6%、8%、10%的比例返还红利,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帮扶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预计每户增加收入800元左右。张克说:“这些人大多数是老弱病残,决不能让他们再返贫。”
为了巩固脱贫成效,他打出了产业扶贫“组合拳”,与蒙草公司达成扶贫攻坚工作协议,启动了270亩红百合“订单式”育种精准扶贫项目,该项目可使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受益,1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打工,每人可实现收入2600元。“在张书记的帮助下,我现在有了三份收入”,黑老夭村贫困户王栓柱高兴地说。
张克充分利用黑老夭乡独特的气候特征,积极与市场对接,大力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了南夭子村1300亩订单甜菜,昆都仑村4000亩莜麦和昆都仑、窝铺村4000亩订单胡麻,小王坟村集中连片种植杂谷800亩,解决了“好种难卖”的问题,由点及面拓展产业发展的后劲和成效,实现稳定脱贫。
“单打独斗、力量薄弱”,这是张克经常提起的话题,“农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还得走规模化的路子”。他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将贫困户嵌入到产业链上,先后引进内蒙古亿昇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华欧淀粉公司、内蒙古良正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当地独特气候优势,发展林果、小杂粮等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南夭子行政村南夭子、报马房、五松途路三个自然村紧靠河滩,大量土地因下湿没法耕种。看到这么多土地闲置,张克又有了想法。“申请、报批、立项、招投标”一套手续下来,以农田改造提质增效为目标,投资833.91万元的农田改造项目开工了,该项目集中连片改造耕地1952亩,项目新建引水渠约1383米,新建排水沟1242.8米,新建一座容积约3500方的蓄水池,整理土地面积130公顷,改善和新增灌溉面积118公顷,该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种植条件,同时带动227名贫困人口以劳务联结、帮扶联结、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稳定脱贫。“几辈子人没做成的事情张书记给解决了”,报马房村村民杨录文说。
面对取得的成绩,张克说:“扶贫是我的责任所在,为群众谋幸福是我们的初心使命,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李海珍张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