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8月,又到了雪菊的收获时节,走进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马家夭村,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雪菊的清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花团锦簇的美景,农民们正忙着采摘花朵、晾晒菊花。
“别看这个不起眼的黄色花朵,用来泡水作茶饮,有神奇的降压、降脂作用。我院子里种的雪菊,不仅治了我的慢性病,还增加了我的收入。”说起雪菊的功效与收入,正在晾晒菊花的马家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贺海花打开了话匣子。
与贺海花一样,建档立卡贫困户韩兰小老两口也是种植雪菊的受益者,韩兰小家不足1分地的庭院里种满了菊花,自从尝试着种植雪菊以来,韩兰小一家有了更多的收入。去年雪菊收入3500元,再加上财产性收入、扶贫分红、耕地地方保护补贴、养老金、低保金,他家收入达11314.5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我种植的雪菊花开得不错,我家的雪菊是无污染的,今年肯定会卖个好价钱。”韩兰小说。
大红城乡马家夭行政村属市级贫困村,辖8个自然村,常住人口95户194人,是典型的山丘区。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制约,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下来的大都是老弱病残。以前,村民都以种植玉米为主。2018年,马家夭村委会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出资3600元购买雪菊苗,试种雪菊2亩,当年收益20000多元,是种植玉米收入的5倍,于是村民们纷纷在自家的菜园子或田间地头种植雪菊。今年,全村有90多户(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种植了雪菊,面积达到30多亩,预计产值可达10万元以上。马家夭雪菊已远销南京、沈阳、河北、四川、深圳及呼市周边地区,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又一途径。
“村民们选定菊花作为庭院经济增收的途径,菊花采摘后,经过晾晒加工,由我们驻村工作队及包扶单位联系销售。”驻村工作队队长杨向东说,驻村工作队把培育好的雪菊苗都无条件地挨家挨户送到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家中,并负责全程技术指导,村民只负责菊花种植、田间管理及花朵的采摘晾晒,其特有的经济、采摘特点,与当前打造的“发展庭院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定位相契合。
“马家夭雪菊含钾、钠等多种元素,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认定,下一步将通过相关部门注册商标‘马家夭金菊’。明年扩大种植规模,成立雪菊种植、加工合作社,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实现马家夭行政村95户194人的致富梦。”对于未来马家夭村雪菊种植,村支部书记樊来运充满信心。
花开似海,朵朵灿烂。这一片片花苗,不仅美了庭院,还成为马家夭村村民增收的“主角”,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李海珍王效平)